第216章、英雄相惜英雄(2 / 2)
“度元,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总是计较个人得失,我们还怎么成事?”
郝度元回答:“你说的也对,我们做皇帝同样不能一视同仁。问题是羊毛你不能逮着一只薅,我的队伍伤的伤、死的死,你同样伤亡惨重,留下来对抗追兵的还是我
们。他的军队,还有同是氐人的杨茂搜,他们全都走了,只留给我俩一个硕大的头衔,你是大司马,我是大将军,咱俩谁能管着谁啊?”
姚柯回淡淡道:“我懒得管你,你也别管我!”
郝度元看得出来,虽然姚柯回言语上平静,但是他对齐万年是有芥蒂的,继续说服道:“自从攻下天水城以后,齐万年的氐人部落靠拢过来,现在城内满大街的都是氐人。柯回,你说咱要是跟着进了城,以后还有好吗?你的大司马,我的大将军,咱还能做多久?”
姚柯回正儿八经的回答道:“从梁山到涧溪,两战过后官军势大,皇帝带我们回天水城是对的。唯有依托坚固的城池,再号召各部落出人出粮,重新壮大后方有一战之力。如果我所料不差,回天水城不久,他会安排我们各回部落,聚集力量再战官军。”
郝度元长叹一声:“征兵容易,部落里成年男子都上得了战场。这征粮可就难了。现在刚到春天,地里还没有鲜草,大伙饿的就差宰杀牲畜了,这可是他们的命根子,你去哪要粮食去。”
姚柯回有同感,他忧愁的正是此事,羌人部落和他们差不多,甚至游牧的人更多一些,出来打仗可以,问题是怎么管饱人家的肚子。但如果不这样做,现有的兵势不如官军,他们的失败几乎注定。
两军对阵的关键,姚柯回认为是能不能挺过这个春天,一旦水草丰美他们的牲畜长得膘肥体壮,很多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也就是说,作为氐人的齐万年、杨茂搜,作为羌人的姚柯回,以及作为匈奴人的郝度元,大家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只能是同甘共苦,分散则必败。这也是姚柯回一再忍耐的原因,他要维护大家至少表面上的和谐。
郝度元抓住他心里上的薄弱
之处,说道:“如果我们不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呢?如果官军不追杀我们呢?”
姚柯回诧异道:“这可是造反啊?你见哪个造反的人得到善终?”
郝度元比他看的书多,尤其是晋人那些历史,说道:“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而起义,不就是造反。”
姚柯回道:“汉高祖后来当了皇帝,可没投靠官军。”
郝度元再次举例:“魏武帝时候,投靠他的诸侯岂在少数?”
姚柯回坐直身子,眼神怔怔的看着郝度元,“度元,你有这种想法多久了?莫不是与你被石凡抓住有关?你是不是答应了什么?”
郝度元知道,现在是摊牌的时候,他放下酒樽,说道:“石浩然尾随在我们身后,但他始终没有发动攻击,柯回以为何故?”
姚柯回摇头,“不是因为顾忌梁王吗?官军之间相互倾轧不齐心!”
郝度元摇头:“石浩然对我说,只要是大晋国土地上的百姓,无论晋人还是匈奴、鲜卑,亦或是羌人或者氐人,他们都是大晋国的百姓。而百姓都希望安居乐业,没几个人愿意造反,他不想那么多人死,应该还有更好的办法。”
姚柯回有几分信,之前官府两次筹备粮食,石凡作为个人捐助了很多,虽然最终发到百姓手中的极少,但是原因不在他。
郝度元进一步劝道:“石浩然对我说,如果我们愿意放下兵器,并安抚好部落里的民众,他愿意提供粮草,绝不会乱杀一个人。他还说,如果必须有人替叛乱承担责任,那也是率先挑事的我,郝度元,与我部落的百姓无关。”
姚柯回站了起来,来回走动几个来回,他的心中也在思量,看官军的架势兵败可能性很大,他不得不替部落百姓着想。
郝度元递给他酒樽,另一只手拿着自己的,说道:“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