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各州诸将(1 / 2)
新得两州之地,最重要的便是在政务上与军事上再进行统一安排了,以便令各州尽快恢复发展,同时更好地规范各州的力量。
至于在政务上的安排,在攻破长安后不久,李翔便已经对各州乃至各郡官员重新下达了任命,此时不用多提。
但军事上的重新规划,却是刻不容缓。此战,李翔部下原本的晋军精锐便损失了十数万之多,这还不算之后招收的那些新军与降军。
大战期间,为了战事顺利进行,军中混杂了不少临时招蓦的新军,以及来自各方势力的降军。
为了恢复军队力量,恢复军队战斗力,同时也是出于未来加强统治的需要,军事上的调整都势在必行。
除却雍凉二州已经确定的白起、苏烈两位大都督之外,以及岳飞的那个荆州大都督,升蒙恬为河州大都督,加封其平北将军,都亭侯。升卫青为河州副都督,征虏将军,关内侯。
蒙恬这些年镇守雁门,而使并州不受草原胡人之苦,劳苦功高,也是时候令其再进一步了。
而原本的河州大都督李靖移司州大都督,加封其安东将军,关内侯。
将蒙恬调去河州,而将李靖给调了回来,便是要李靖为了之后的扩张做准备了。接下来待得一番休整过后,无论李翔决定从哪个方向扩张,李靖到时候都会成为主将之一。
雍凉之战,白起已经表现得很显眼了,苏烈也不差,接下来也该轮到别人上场了,不能都将所有的大战交给一个人,更不能将所有的功劳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李翔作为主公,在各方面都得考虑到平衡才行。
至于并州,仍由薛仁贵担任并州大都督,并封其安北将军,亭侯。虽说以廉颇的能力担任一州副都督,乃至一州大都督都自无不可,但终究还是功劳不足,只能继续做壶关守将,外加一个建威将军。
而蒙恬离开之后缺失的雁门大守,李翔则是交给韦睿担任。这些年,韦睿一直担任蒙恬的副手,对雁门的情况了熟于心。由他上任这个位置,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现在,这司并河雍凉荆六州都督之中,最低的一个基础统帅值都达到了100,而更多的则是已经达到了神级统帅的地步。有这几人在,相信李翔的地盘必然是固若金汤。
安排好了大都督的位置之后,接下来便是武将的问题了。雍凉大战之时,并河二地调动颇大,李翔干脆趁此机会重新调整各州防备的武将。而且,新任的雍凉二州大都督也需要李翔调派人手。
最终,李翔决定,除去苏烈、李克用、杨玄感这三位正副都督外,凉州方面还包括宇文成都、雄阔海、马武、马成、周德威、斛律光、杜壆、阿术、窦融、韩擒虎、韩思忠、李嗣业等将以及降将中的张须陀、定彦平、邱瑞几将。
雍州方面,除去白起、冯异这两位正副都督外,还包括贾复、邓羌、张蚝、常遇春、常茂、岑彭、窦宪、马山威、新文礼、新月娥、新永丰、罗艺、罗成、罗仁等将。
并州方面,除去薛仁贵这个大都督之外,还包括廉颇、韦睿、薛英、冉闵、后羿、罗士信、南宫适、狄雷、李天长、李秀成、鲁智深、呼延灼、林冲、周盘龙、周奉叔、薛丁山、王显、王立、杨家众人等将。
河州方面,除去蒙恬、卫青这两面正副都督之处,还包括姜松、孟珙、孟璟、萧摩诃、马援、卢俊义、卢象升、李华龙、李豹、王保保、张公谨、武松等将。
而岳飞那里,除去原本的岳家军众将以及黄家众将外,李翔又调去了岳伦、秦琼、程咬金、尉迟恭、卞祥、乔道清、孙安、滕戡、滕戣等将。
接下来的司州,作为李翔的大本营,各方面的力量也自然是最雄厚的,除了李靖这个宗族大将之外,尚有吴起、李存孝、刑天、孙美、李嗣源、李存勖、史敬思、符存审、张辽、徐晃、于禁、赵云、典韦、夸父、陆文龙、裴元庆、魔礼青、杨大眼、魏贲、王孝杰、高顺、高长恭、郭子仪、李广、李金龙等一干将领。
其后,李翔秉承着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为了将洛阳城内的军权控制得死死的,又完成了一系列官员调动。
其中,令韦孝宽担任九卿之一的卫尉。卫尉一职,掌管宫门警卫,负责皇宫的守卫,这等重要的位置,是李翔掌控皇宫,将汉献帝刘协彻彻底底化为一个傀儡的关键,自然要交给自己的心腹来担任。
越骑校尉、屯骑校尉、射声校尉、长水校尉、步兵校尉以及城门校尉,这些都是与京城洛阳的守卫有关的职务。虽说李翔的军队都是他自己辛辛苦苦组建的,对于军队李翔也有着极高的掌控力。但对于这些有可能染指兵权的位置,李翔自然不可能留给汉献帝,而是从麾下选择了几名大将来担任。
如此,通过一系列的官员任命,李翔将洛阳城内有关兵权的位置全部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绝不给汉献帝留下一丝一毫的机会。毕竟,给对手机会,就是对自己的安全都不负责任。更何况,李翔的这一条路可是一条有进无退的道路。
除此之外,李翔又上奏汉献帝新建一支禁卫军名曰千牛卫,与新上任的九卿之中掌管宫殿警卫的郎中令长孙晟共同负责皇宫安全。至于千牛卫大将军,李元芳自然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