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乔饼米饭(1 / 2)

加入书签

当地流行这样一句话:“荞翻山,麦打坐,河渣吃了抱鸡母都撵不到一个。”

意思就是说,荞麦吃了,消化得比较慢,不容易饿;麦子吃了,特别是燕麦让人易饱且能量持久;河渣,也就是黄豆打碎后煮汤,或者是打豆腐留下的豆腐渣煮汤、干炒吃了,消化得最快,最容易饿。

不知是从那年开始,心的家里兴起了种燕麦和荞麦。

燕麦即莜麦,俗称为油麦、玉麦,是一种低糖、高蛋白质、高脂肪、高能量食品。

荞麦,又名三角麦、乌麦,为寥科,荞麦属一年生草本。

关于燕麦和荞麦,心的父亲还讲了一个传说。

传说,荞麦要和燕麦比个高低。为此,它俩还吵了一架。

荞麦说:“你很贱,头年种下地,第二年才收,你在坡上过年。”

所以有,“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说法。头年冬天能连下三场好雪,来年的麦子必定大丰收。也就是说,麦子能不能丰收,冬雪很关键。

《瑞雪图》:“有经验的老农民们,都把雪比作‘麦子的棉被’。冬天的‘棉被’盖得越厚,明春麦子就长得越好,所以就有这样的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燕麦说:“你是最卑微的,当年种下去,当年收回屋,你就那么怕冷吗?我不怕冷,我最能抗寒了。”

荞麦说:“人家不爱你,就是不爱你嘛!还为自己编个理由。”

燕麦说:“我虽然在外面风餐露宿,但是我很健康,春季到来,我们便拔地而起,茁壮成长。可是你们就要看人家的心情咯,想把你甩在哪儿就甩在哪儿。”

荞麦被燕麦的话气着了,狂躁不安,强词夺理:“你就是不要脸,赖在人家地头,不回屋。”

燕麦气疯了,走上去给荞麦三个耳瓜子,打得荞麦两眼直冒金星,把荞麦的脸都打变形了。于是,荞麦就成了“三角麦”。

荞麦也不甘示弱啊!打不赢你,抓也要抓你一爪。于是,燕麦就被抓成了一道槽口,也就是后来燕麦的形状。

人要和气。

这只是一个传说,纯粹为“型”而编造。

荞麦又分苦荞和花荞,心的家里多有时间种的是苦荞,因为苦荞相当于一种良药,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苦荞是集“营养、保健、医疗”于一体的天然功能食品。

我国古籍中关于苦荞防病治病的记载。

《齐民要术》有“头风畏冷者,以面汤和粉为饼,更令罨出汗,虽数十年亦愈”。

《图经本草》有“实肠胃,益气力”的记载。

《本草纲目》有“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除白浊血滞,脾积泄泻”的论述。记载苦荞味苦、平、寒,有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降气、宽肠、健胃的作用。

《植物名实图考》称荞麦“性能消积,俗呼净肠草”。苦荞能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又称“三降”食品。

也有人称苦荞为“长生不老的保健食品”,是“21世纪人类自己能种植的灵丹妙药”,把苦荞食品当作健康长寿的一大秘诀。

苦荞,作为食品,特别是孩子们最不愿吃了,因为它苦啊!

有一次,心和母亲一起到外头火石期去,买点什么货物回去。

往回走到口泉时,心的母亲从背篓里拿出一包食物,心以为又是什么好吃的。

打开一看,那个颜色怪怪的,心还是以为那个食物比较好吃,心的母亲掰了一块,开始吃起来。

心的母亲掰了一块递给心,心接过母亲手头的食物,闻起来有一股清香味。

心问母亲:“这个好吃吗?”

心的母亲说:“这个虽然吃起有点苦味,但是回味很好哦,它是清热败火的。”

心说:“那我尝尝吧!”

心的母亲说:“那你就尝尝吧!”

心吃第一口,打了一个寒战。

那个苦味,比起黄莲还是轻微多了。

心问母亲:“这就是大伯种的苦荞?”

心的母亲说:“是的,这就是你大伯种的苦荞。你大伯说天气热,带点苦荞粑粑在路上,吃了苦荞粑粑就不口渴了。”

心问母亲:“妈妈您什么时候煎的苦荞粑粑呢?”

心的母亲说:“当然不让你看见啊!让你看见了,你还会准许我带这个到路上吧!”

心说:“还是妈妈最懂孩子,怕孩子吃苦,连看都不让孩子看到苦味。”

曾经有一位爷爷不让他的孙子“吃苦”,他把他孙子面前的苦瓜抢过去吃了。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吃点苦,未必是坏事。凡是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它亲自尝试一点苦,反而是有好处的,会增强孩子的免疫能力和抗挫能力。

心小的时候读书,几乎每天早上,都是自己起来热饭,为此还热坏了一个锅儿。

心的妹妹小时读书,同样是每天早上,自己起来热饭,也热坏一个鼎罐。

虽然都不小心,热坏了锅罐,但是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是相当强的,从小就学会了自立自强。

对他们来说,一点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