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去拖苞谷(上)(1 / 2)
前不久,心听说岳母在老家种了一些苞谷。
前几天,心的妻子和她的弟弟、弟妹上去背了一些苞谷籽粒下来。
前天,心的妻子说:“明天,你上去帮忙背苞谷。”
心还以为是开玩笑的,心想岳母身体那么差,还有力气种苞谷。
前天晚上下起了小雨。
昨天早上,心的妻子去电她弟弟那儿:“起床没有?走,上去背苞谷。”
弟弟在电话里说:“昨晚上下了雨的,路上有露水。”
心的妻子在电话里说:“今天不去,怕今晚上又下雨了,明天还是不得行啊?”
弟弟在电话里回答说:“那看下午嘛?”
心的妻子说:“要得!等会儿看下午?”
于是,两姊妹约定下午五点左右,去背苞谷。
心很想借此机会,“报答”妻子的一点点认可。至于是否完全认可,还在后面。
昨天上午,心就做好了心理准备,若上去,随时都可以。
午饭后,心的妻子说:“等我午觉睡醒了再说。”
原计划是下午五点左右,可是才下午三点多,心的妻子打电话说:“走嘛!上去背苞谷!”
心在电话里回答妻子:“要得!上去背苞谷嘛!”
心想:这次用你的摩托载我,应该是你自愿的吧!
记得,今年正月和放学那段时间,心邀请妻子用摩托载他去岳母家,及其到一些地方观光,她实在有些不情愿。
估计还是被一些蛛网迷糊了。这也不奇怪,人人都有犯迷糊的时候。
一些看似十分关心的聊天,其实就是一些网络陷阱。
一些肉麻的语句,其实就是一些陷入感情的漩涡。
一些简单的嘘寒问暖,其实就是一些廉价的感情投入。
今天是网络时代,有多少的人都被蛛网诱惑,从而成为蜘蛛的晚餐。
有些作父母的,明明有儿女可靠,可是他们偏偏愿意在一边生活。
这也是有其中缘由的。
一种是因为儿女不孝,父母被迫独居。
一种是因为几代人生活习惯不一样,老人愿意独自生活。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老人舍不得丢弃老家的财产,自讨苦吃。
种种原因,都会导致老人找出各种理由独居,反而会怪罪年轻人不懂事。
但又反过来一想,人人都有老去的一天,谁个又没有一点脾气呢?
有些时候,将就一下老人,也是孝。
昨天下午三点多,妻子穿着“人字拖”就出门了。
心对妻子说:“你穿个拖鞋,还能上去做活路?”
心的妻子说:“我就是习惯穿拖鞋干活。”
心在头一天晚上,就梦见自己先是穿着拖鞋的,一场游戏过后,还走了好远一截路程,才发现自己是赤脚走路,四处寻找自己的拖鞋,没找着。忽然看见路边有一只拖鞋,但不是心的拖鞋,心里默念着:去买一双新的凉皮鞋。
直到昨天下午,准备换鞋子时,心才想起梦中的指引。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些事情,梦中早就给你安排好了。服从顺境,否则就是逆境。
心的妻子穿着“人字拖”走到她的踏板车跟前。
心的妻子打开踏板车尾箱,从里边拿出一包东西,再找一个凳子坐下,原来是她要换鞋子。
心想:这才像一个干活的嘛!
卖电器的老板对心说:“莫去!”
心说:“怕老人下来跳我一顿!”
卖电器的老板说:“年轻人跳了的啊?”
心的妻子说:“我跳了的吗?”
卖电器的老板说:“现在就要跳了!”
心说:“现在这样,你没跳也是跳了的!”
心的妻子把踏板车打燃了,心准备上车。
卖电器的老板说:“莫上车!”
心说:“走路还是比较慢!比较累!”
其实,心的回答与卖电器老板的问话,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
有时候,答非所问,也是一种幽默。
本来人家就是开玩笑似的问话,你又何必认真呢!
心乘坐在妻子的踏板车上,这次心里应该是踏实的。
有时候,其实就是一种感觉在起作用。只要感觉到位,感情就会到位。没有感觉,也就没有感情。即使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感情,它也是从一点一滴感觉中来的。
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踏板车骑行在新修的公路上,只是偶尔颠簸一下,因为整个路还在整修过程中,有的地方还存在有一点点高低不平。
到了要走小路的地方,只能步行上去,那地方要经过一道河,河上面有甩甩桥。
估计那是我已见到的最好的甩甩桥,整个桥面比较宽,木板也是上等木板,那钢绳相当不错,几乎没有摇晃的感觉。
甩甩桥过去,那边又是一截水泥梯子路,也是最近新修的。相比其它几条小路而言,那已经是上等的好路了。
如今的新农村建设,人民的福祉,落实得相当到位。
心提着一根大口袋,大口袋里面有几根小口袋,和几个翠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