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11岁生日(1 / 2)

加入书签

本来余家是想要心的弟弟去做继承人,可是心的父亲把这个机会让给了养子心。

心同父亲一道去到余家。

在余家生活的那段时间里,心了解了一些稀奇事。

余家是一个大院子,好像那个院子里差不多都是姓余的。

心在那个家族中,辈分还算大的,有六七十岁的还喊心老辈子,弄的心都怪不好意思的,一个外来人口,十岁就当了人家的老辈子。

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大不过幺房,小不过大房。”

估计心去那家,就相当于是幺房,而且他们家的子女全是女娃娃,所以才把心弄去当他们家的继承人。

一个大院子里,几伯几叔照喊,伯娘婶娘就喊大妈、二妈、幺妈等等。

一般哪家做事,各家各户都用不着自己弄饭,都要到那家去吃,直至那家做事完毕,再回各家客户灶台做饭。

胆小的心,还有些不习惯,但也得慢慢适应。入乡随俗嘛!

心记得,那里一个哥哥结婚,全院子的老老少少都去帮忙。

心是第一次参加像这样的大院子里做事儿的。

到了半下午,新娘子到了。

一群小孩蜂拥而上,抢的抢红包,抢的抢喜糖,有的甚至还拖拽新娘子的婚纱。

那个年代,相对而言,还是比较新潮的。

心站在一边看,好像有点格格不入。

等新娘子到屋了,入洞房了,闹洞房更厉害。这个时候大人小孩都去闹洞房,特别是新郎的老表,他们一个接一个地闹,弄得心娘坐立不安。

心还是站在一旁,静静的观看,好像与他不沾边儿,毕竟他的姓是后来加上的。

是亲非亲,非亲非故,也不想碰上去,占他们任何便宜。

但为了消除尴尬局面,心还是去勉强维持场面,参与一下就行了,吃点喜酒,但也没喝酒。

当时,心看到一个小女孩,不到十岁,喝酒拖碗干,但也未见她醉倒过。

心感受到了那种热闹的场面,比单家独户办喜事热闹多了。

余家大院子给心的印象就是热闹。

那地还有一家开染坊的,染线的。先从集市上买来白线,然后回家用各种颜料煮线,染成红线、蓝线、黄线等等。

心模模糊糊的记忆里,好像开染坊的老年人不姓余,但是与各家关系都很好。

做生意的,应与哪家都合得来,生意才旺。做生意就是做人,只要人做好了,生意就做好了。做人讲究一个真,也就是讲诚信,做生意讲诚信,才会有更多的回头客拥护你的商铺或是区域。

做好人的服务,把你人推销出去了,你的商品就会源源不断的被推销出去。

这里面的好些道理就是染坊的老人用生活实际、高度负责的经营态度告诉心的。

若是有一根线未染好,都要重染。有时甚至会废去整卷线,一定要是质量合格的才能销售出去。

小本生意,自负盈亏。不投赚取好多金钱,至少也能赚取一些人心。渐渐地,挣点基本的生活费还是不成问题。即使如此,那时老人还是保持着一卷线最多只能赚一毛钱。

在那里,心干了一件让两家大人都比较佩服的事,那就是余家大人叫心去请不远处另一家姓余的人,到他们家来吃饭。

心的伯父说:“心啊!你去喊某某过来吃饭,就看你的本事了!”

心回答伯父:“要得!”

两地大概隔有几公里的路程。

心边走边想,要如何说?对方才肯来呢?

心走到那家,进门就对那家主人说:“您好!我是新来余家的,我叫心,我们家伯父想请您去我们家做客!我的伯父有要事找您商量,您愿意吗?”

那家主人爽快地答应了,跟随心一起到了余家。

余家的伯父高兴极了!

真没想到,一个刚来的新人,就可以替主人办事了,还能代主人喊客了。

那家主人说:“现在这个年头儿,喊客吃饭并非易事儿!你家的心能喊动我,说明他还是比较能干的。”

这是心第一次听到有人说他“能干”。

但心也知道“能干”二字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能够干点事。干大事,干小事,只要肯干,都叫能干。

从此,余家的好些事都交给心去办理。

后来心得知,那是于家伯父给心出的一道考题,要是客人喊不来,恐怕心也就失去信任了。

感谢那家主人的肯动步,让心进了一大步。

虽然心当时喊动了人家,可是后来人们还想喊动心,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因为心知道,一切请客吃饭,并非真正的吃饭,而是一些饭局。

由于心的心直口快,为此也得罪过不少客人或是主人,一时很难走出饭局。

干脆就不入局,也就不入迷,选择避而不谈、宁静致远罢了。

还有就是,心在余家学会了插秧。

在学校放假的时候,心还帮老师插秧过,可是,几个同学在田里吵闹了起来,你一坨稀泥巴舞过去,他一坨稀泥巴舞过来,那稀泥巴溅得每个同学满身都是。

最后,老师发出叹息: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