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章:瞒不住了(2 / 3)
童丽雅为难了,她是最不喜欢给孟轻舟添麻烦的,为了少些烦恼,童丽雅不拍戏的时候,除非拍广告,她宁愿宅在家里,为这事开口,有些头疼;
“孙姐,你别急,我问问老孟!”童丽雅拿着电话走出了房间,不一会又面带喜色的走了进来;
“孙姐,不用老孟说什么了,老潘在微博上正给朝哥正名呢!”
“啊!真的?”
孙丽迫不及待的掏出手机,打开微博页面,潘安智的微博上,好不热闹;
“喜剧电影为什么不能这么拍?”
这些天争议最大的电影,莫过于邓朝继一年级一班的《分手大师》之后,自导自演的二年级二班电影《恶棍天使》了。
一方面,这部电影的票房表现堪称惊艳,上映3天票房旋即破4亿。另一方面,这部电影的口碑却几乎跟强劲的票房表现呈反比。
看过电影的几乎都有一个最为直观的感受:影院里都快笑岔气儿了,而本片的豆瓣评分却只有不足4分。暂且不论本片是否有跟自来水对着干的天然黑。
我们先来探讨一下喜剧是什么:喜剧是戏剧的一种,常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等,引起人们对丑的、滑稽的嘲笑,对正常和美好的肯定,这便是喜剧。
再来看大家的批评集中在:把喜剧夸张的表现形式强行解释为邓朝用力过猛、把喜剧对滑稽的嘲笑变成了舔狗屎就是低俗、把对美好的肯定解释为娘娘也被邓朝的硬搞笑给拖下了水......这些问题也许并不是这部电影的问题。
因为周星星的《食神》里也吃过屎、《整蛊专家》里也玩过屎、《百变星君》里也抹过屎......美式的屎尿屁喜剧也多是如此。为什么到了这部《恶棍天使》里就变得如此难以被接受?
归根结底还是我们对于国产电影的畸形理解,还停留在商业片vs艺术片,这种毫无意义的分门别类之上。
归根结底还是我们对于喜剧的理解,还停留在当初周立波pk郭德纲的咖啡与大蒜之争、高雅与低俗之分。
其实这些争论用《潜伏》里的一句话解释再为合适不过:“现在这里放着两根金条,请你告诉我,哪一根是高尚的?哪一根是龌龊的?”
同样,这里放着两部电影,请你告诉我哪一部就更艺术了?哪一部就更高雅了?艺术本就来源于生活,电影更是一种集体的艺术。如果非要让大众的审美都整天集中在那些离地八千英尺的电影身上,那么只能说这些所谓的电影人是离观众越来越远了。
电影从诞生之初就充满着油污和铜臭,如今却要被裹挟在这些自以为是的精英文化中出不来,更是这第七艺术的悲哀。
走进电影院里听大家笑得合不拢嘴,走出电影院却看到一些人骂得合不拢腿。我只能说这些人还真是磨人小妖精,嘴上骂得不要不要的,笑起来却很诚实嘛!如果你非要苛求一部喜剧电影能教会你多么高深的人生哲理,还要让它逗你笑完之后还能让你哭,那么这部《恶棍天使》的确没有做到。
首先,它没有科学解释为什么穿着短裤短袖的邓朝到了马卡鲁峰却依然还活着。然后,它也没有让演技相当不错的邓朝,继续发挥他在《烈日灼心》里炉火纯青的演技,而是跟娘娘一起逗大家笑足了整整两个小时。
于是,《恶棍天使》成了烂片、邓朝被赞“硬搞笑”、娘娘被拖下水......
虽然看电影是一个集体行为,但是每个观众都只会选择他想看到的,所以有观众认为这部电影好看的同时,必然有观众认为这部电影不好看。但是仅仅因为不好看,就把这部电影上升到一无是处的高度,显然有些偏颇。
改编自舞台剧的《恶棍天使》,显然在一些电影化的场景里,过分延续了舞台剧风格,这就导致整部电影看起来会较传统的电影多了几分夸张:例如用查小刀走直线去表现这个人物性格不懂得“转弯”、用害怕噪音去体现莫非里对“小时候的声音”的怀念,都变成了低俗。
但是换一种方式,就成了高雅:如果查小刀版的天使换成了艾米丽版的天使,是否就是《天使爱美丽》?如果莫非里对小时候声音的怀念,换成对老房子的怀念,那么是否可以再拍一部《百花深处》?不过是不同的表达艺术,却硬要被划分成三六九等,这就是影评——影评原本就是过度解读,就看你怎么拿捏这“度”了。
从《李米的猜想》到《烈日灼心》,邓朝对于这一类角色的驾驭自然是无可挑剔。但是你能说他在《翠花上酸菜》里就没有演技了吗?就连戏剧尚且可以分为三大不同的表演体系,为什么观众就认为《烈日灼心》里的辛小丰就是有演技的,到了《恶棍天使》里的莫非里就是没演技的呢?
你能告诉我《黑社会》里的古天乐,跟《柔道龙虎榜》里的古天乐,哪一个是面瘫,哪一个是深邃吗?作为一名演员,如果他敢于用不同的表演方式去挑战不同的人物角色,我只想说加油!而不是跑过去说你太用力了!
同样,孙丽从《甄嬛传》到《芈月传》,无不证明了何为演技,但是到了这部《恶棍天使》里却要被吐槽不知演技为何物......那么问题来了——一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