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章:蜜蜜回来了(2 / 3)

加入书签

“我也不去了,杉杉来吃我打算再刷一遍小说,不好意思啊轻舟,你自己去吧!”

临出门之际,轻舟回头提醒她们:“别忘了去机场接小狐,晚上我不回来吃饭了!”

……

确是是大项目,授权方还是最高检影视中心,一听黄丹介绍对面这位是最高检影视中心专职副主任范子闻,孟轻舟就猜到了是什么事;

除了《人民的名义》,他想不出还有什么电视剧能有这么牛叉的出品方,老孟再一想,不对啊,剧本这么早就出来了?

“范主任,听你的意思,目前已经找了周老师在执笔了吧,那你们这是……”

“孟总别误会,知道你贵人事忙,我就不藏着掖着了,是这么回事,剧本有老周出手,我们中心和金盾那边都很放心,约你见面,是因为投资方面的事,你也知道,我们中心不可能拿出这么多资金投入一部电视剧的!”

孟轻舟当然知道了,国内的反腐类题材,早在几年前就几乎销声匿迹了,特殊国情下,这也是不可避免的;

此类题材的影视剧,在2004年就几乎冰封了,但图书出版的冬天,比影视剧稍微来得晚了那么几年。

2010年6月,小桥的《侯卫东官场笔记》在读客图书病毒式营销的推动下,前前后后出了8部,卖了几百万册。

2011年5月,湖南作家黄晓阳一部《二号首长》突然引爆图书市场,据称第1部和第2部一起也卖了几百万册。

后来的事情,看过这两本书的读者都知道了,这两本书,都没有出完。

为什么没有出完?

个中原因,作者知道,编辑知道,出版商知道,很多读者也知道。

2011年冬天一到,反腐题材(也有说官场题材,官场小说的)图书的冬天也就开始了。

于是,小桥老树、黄晓阳,洪放、许开祯、唐达天、肖仁福等一大批一直以写此类题材为主的作家,不得不转型,开始写自己并不熟悉的商战、职场。

有一些,则转战影视,投身编剧行业,如《官路十八弯》的作者胡北,去了长城影视。还有一些,则消失匿迹了。

这些作家,在冬天到来之前,都是跟图书公司、出版社签署了作品出版合同的,有些还签了好几部,但因为这个寒冬,所有的合同,最后都成了一张废纸;

也因为此剧后来火的一塌糊涂,孟轻舟当时工作的报社还特地做了两期专栏,这里面的弯弯绕,老孟很了解;

《人民的名义》为什么能拍,为什么能播?为什么尺度这么大?

两个字:出身。

《人民的名义》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它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定制剧,正是这个出身,导演李路才有了拍这部剧的底气,然而,即便如此,《人民的名义》在拍摄之初还是一波三折,甚至差点胎死腹中;

导演李路事后透露,有超过50家投资方因为担心尺度和风险,最终没有参与投资,其中有一些投资方甚至已经签约,最后选择毁约退出。

细心的观众肯定注意到了,《人民的名义》5个投资方均是民营企业,影视大公司一个都没有;

是这些大公司的老板没眼光吗?不是,是他们不感兴趣吗?也不是,他们是害怕;

因为这类题材,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即便立了项,拍摄了,甚至卖给了电视台,确定了档期,仍有可能被“死掉”,就算熬到最后开播了,但被腰斩也是有可能的。

风险这么大,如果你是投资人,也会小心翼翼,慎之又慎吧?哪怕这部剧能赚一个亿,但一想到其中的风险,想必后背也会凉叟叟,签合同的手也会禁不止颤抖吧?

孟轻舟猜测范子闻恐怕是想到了这些问题,如今才会委托黄丹找上他;

“能大概透露是什么题材吗,范主任?”

范子闻和黄丹互相看了一眼,有些难以启齿,实在是万重山已经是他们联系的第四家业内大公司了,前面几家,初一见面谈的都不错,一听题材,全都退缩了;

“反腐方面的,而且尺度可能还不小!”

要不是怕两人疑心,孟轻舟就直接拍板了,此时当然要显得犹豫一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腐剧是最能链接中国最主流观众情感的类型剧。

因为老百姓都希望“正义战胜邪恶,人间尚有公平在”。庞大的社会结构和组织中,隐藏着各种各样的腐败,老百姓对公平正义有着永恒的向往。

古代老百姓中所尊称的“青天大老爷”就是“公平正义”的寄托。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反腐啊,范主任、黄教授,上面有指示吗?万一拍出来后又不让播,那就可惜了,我对这方面的题材很有兴趣的!”

范子闻精神一振,来之前他俩就从周影那了解过孟轻舟的为人和实力,要说目前内地的影视公司,万重山称第一,没人质疑,而且孟轻舟父母都是体制内出身,这方面应该少了许多顾忌;

“孟总你放心,你所顾虑的都不是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