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上了一课(1 / 2)
王知心下一惊,忍不住微微皱起眉头,不一会儿便回过神来,认真品味周书文的问题。
机械硬盘这个称呼也引起了他的注意。
机械硬盘的结构,是由磁头,盘片,转轴等等多个部分组成。
限制机械硬盘容量的,是盘片。
这几年的硬盘容量增长速度很快,大概是不到一年就能翻一倍。
而且现在限制硬盘容量的,主要是技术层面的因素。
现在的技术还远远没有达到磁盘的容量上限。
不过周书文的意思很容易就能明白,只要磁盘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那机械硬盘这东西,始终会有一个上限的,而且以现在这种增速,到时候没等达到上限,人们就会想方设法地寻找新的技术替代。
“而且机械硬盘的速度也是一个问题,现在虽然还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但十年后呢?二十年后呢?”
王知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向周书文问道:“你觉得未来机械硬盘将会被淘汰?”
“淘汰倒不至于,至少二三十年内,机械硬盘的技术都还有一定优势。但未来的硬盘肯定会朝着读写速度更快、容量更大的方向发展,王先生应该知道NAND技术吧?”
“固态硬盘?”
周书文点点头。
“七十年代,米国就已经有公司在投资研发了,Bulke Core,东芝现在也已经有了商用的产品,据我所知,现在基于NAND技术的商用固态硬盘,在同体积的情况下,已经达到了2GB左右,不过价格是机械硬盘的十倍以上。”
王知对固态硬盘也有所了解,而且最为麻烦的一点,NAND的芯片,是半导体。
而目前国内并没有一个厂商能够生产合适的半导体芯片。
忽然,一个名字从王知脑海里冒了出来!
龙海微电子研究中心!
“你的意思,是想让长城也参与龙海微电子研究中心的建设?”
周书文笑着点头:“固态硬盘不仅存储芯片涉及到了半导体技术,并且也需要控制芯片。”
其实光靠龙行每年的几千万,虽然也能勉强支撑研究中心的运作,但研究项目自然就会变窄。
周书文的计划是借着上面推行909工程,将龙海微电子中心打造成一个半导体技术综合实验室。
不仅仅是CPU,还有未来前景极其可观的其他半导体技术。
闪存以及后续的固态硬盘,当然也是其中之一。
追加资金对现在的龙行来说其实也没什么大问题,但最关键的还是那
个问题,产出的技术要转换成利润,这可不是龙行一家公司就能搞定的。
需要众多企业一起参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长城集团虽然名声不显,但现在却是国内规模仅次于联想的IT类型企业。
其资金实力比龙行更加雄厚。
“这事我还得调研一下。”王知考虑了一下,慎重地说道。
周书文也没指望能一次说服他,毕竟涉及到的资金数额会比较大,而且更重要的是事关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两人一直聊到了中午,直到刘医生来催促周书文吃药,王知才告辞离开。
王志平送走了王知后,又回到了病房内。
“最近又有不少厂子找我诉苦,小周再帮我想想办法。”王志平的脸上写满了凝重。
“什么厂?”
“什么厂都有,纺织厂、电器厂、酒厂、日用品……”说着王志平就叹一口气。
周书文知道,集体企业大量倒闭,这是九十年代中后期的常态,下岗职工再就业,成了每个地区官方头疼的棘手问题。
周书文也没自大到认为自己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龙行能做的其实非常有限。
“龙行现在不会贸然进入与电脑产品无关的领域,王伯伯,除了第
五机械厂之外,我最多再接手几个工厂用来生产键盘和机箱。龙行的工厂,已经提供了不少的就业岗位。”
王志平知道周书文这是实话。
“你放心,龙行帮了这么多忙,在税收上会对龙行做出一些优惠的。”
听到这话,周书文脸色变得异常严肃,郑重地说道:“王伯伯,这事我得纠正你一下了,龙行不会要求任何不必要的税收减免,而且我也不会让灵姐做出任何财务上的避税行为。”
“税收,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该交多少我们就一定会交,也必须要交!”
王志平当然也明白这一点,但现在的大环境下,为了招商引资,税收优惠政策已经习惯性的成了许多地区官方的重要手段。
天天嚷嚷着减免税收,已经让人对税收这个基本概念的理解,变得有些扭曲了。
为了吸引资金入驻,甚至有些地区官方会将一些避税手段传授给企业。
部分人甚至以偷税漏税为荣。
被周书文上了一课,王志平不免稍稍感到有些羞愧,连忙将话题转移开。
“最近海城在响应上面‘抓大放小’的政策,龙行也是重点扶持的对象,你们有没有什么口号或者目标,到时候宣传需要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