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分封大典(1 / 2)
“故封现北疆元王军师座武铎为北疆城定北公,世袭罔替!”
“封原事正侯奇雄为北疆城辅政侯,世袭!”
“封原礼正侯巫罄为北疆城左政侯,世袭!”
“封原牧正侯骆华为北疆城右政侯,世袭!”
沈明城有着三公六正二十四元老,北疆城同样需要这一套班子。
只听两庚绶继续语气高亢的说道:“封吏员穹茗为北疆城事正伯!”
“封吏员吉庆为北疆城廷正伯!”
“封吏员肇兴为北疆城礼正伯!”
“封吏员乌先极为北疆城农正伯!”
“封吏员寮奇效为北疆城牧正伯!”
“封吏员乔耜靼为北疆城猎正伯!”
在元语中“伯”通“狛”,原本元语体系中并没有狛的概念。
但是,当使者们来到草原, 见到了那种似狼非狼的生物,并且见到了他们英勇顽强的一面后,这才将“狛”定义到元语体系中,意思代表着勇敢顽强,团结一致的意思。
分封还在继续,除了对北疆城一应人事进行任命以外, 经过众人的讨论还对沈明城的人事进行了任免。
这些都是经过王肯首的, 在礼法上根本不会有任何问题。
只听两庚绶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封现沈明城元始两庚绶为都城辅政公, 世袭罔替!”
“封现沈明城吉罄为都城左政公,世袭罔替!”
“封现沈明城穹极为都城右政公,世袭罔替!”
“封....”
授封仪式很长,在此期间还出现了一些新名词,比如说都城。
通过两庚绶的提议,以及众人的一致同意后,将沈明城和周边三座拱卫城,统称为都城。
都,是权力的象征城市,是对一个政权的政治中心和最高政府所在地的称谓。
沈明文明自从问鼎十万大山之后,沈明城便成为了沟通天南地北的天然桥梁,理所应当的成为都城。
而北疆城则被称之为王城。
这是属于王的城池,但是在政治地位上要略低与北疆城一筹。
大小官员分封完毕后,两庚绶再次面向沈明跪倒在地, 山呼道:“分封大典结束, 故请至高无上天元王肯首!”
“准。”沈明淡淡的说道。
他的脸上没有一丝表情,威严的宛如一座雕塑。
在沈明同意后,众文武百官再次跪地高声呐喊:“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谢陛下!”
分封大典结束后, 众文武百官并没有就此离场,他们还有几件重要的事情要做。
那就是拟定新官员体系,在原有的三公六正的基础上增设九卿职位。
随着沈明文明不断发展,现有的管理制度有些力不从心。
三公六正为了减轻自己手中的工作,将权利下放给了吏员。
起初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吏员的管理就成为了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各种矛盾也在内部开始激化。
为了避免这种矛盾的产生,文明高层决定,将制度再次进行细化,于是就有了九卿。
这九卿分别是吏卿伯,掌管吏员的工作,包括尾币发放和晋升提拔。
工卿伯,掌管青铜器铸造工作,但不负责兵器和尾币的铸造,只针对生活用品,及用品发放。
刑卿伯,掌管监牢,负责牢狱中一切大小事物,在监牢中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
户卿伯,管理户籍,除了基本的修订以外,还要对族人的出生死亡进行登记造册。
法卿伯,与刑卿伯相对应,他是裁定者,只有法卿伯确定犯人有罪后才会被送入监牢。
漕卿伯,随着人口的增加,对于河水的需求也日渐增加,漕卿伯的建立是为了更好的管理河流。
商卿伯,独属于沈明城与北疆城贸易的往来,同时也负责搬运各种货物。
兵卿伯,负责武器装备的研发与打造,独立与铸币、其他青铜器的打造。
最后则是林卿伯,负责林业管理,自从沈明城对木材需求量提升后,林木管理工作一块也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九卿伯独属与沈明城,北疆城则相对低一级,他们的职位被称为九卿主事。
除了职位新增以外,还有人事的任免工作,第一批沈明城九卿伯和北疆城九卿主事的任免由两庚绶进行宣读。
之后的工作将会按照礼法的要求来进行。
除了人事任命工作,还有就是对官员语法进行规范。
比如说文官,面对王不能说“我”,而是得说“臣”,武官,得说“末将”。
另外,今后对于王的称呼不再是吾王,而是陛下,这是一种尊称。
对于男性的王之子则自称为“孤”,女性的王之子则自称“寡”,意思很简单,王之子都是孤独的。
普通的元人在正式场合称自己为“吾”,边人则称自己为“余”。
而对于阉人宦官同样有规定,强制要求他们称自己为“奴”。
在敲定完各项工作后,大殿内也渐渐安静了下来,他们翘首以待的望向了王位上的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