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 引蛇出洞(1 / 2)
婺州(今金华),在隋开皇十三年改置,杨广登基后,在大业三年复置东阳郡。到了唐代,唐武德四年,李渊复改婺州,并分置衢州。
到了天宝元年改婺州为东阳郡,乾元元年复为婺州,在历史上,婺州与东阳郡两个名字不断更换。
婺州之地,下辖金华、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等八个县,故有“八婺“之称。
韦东强、齐英两位将军,在婺州城外大败,带着残兵败将退到了武义城。
这时候,苏宸带着两万的神策军赶来,与韦、齐两位将军会师了。
韦东强肩膀受了箭伤,此时见到苏宸,忍不住感慨道:“苏公子,你终于来了,不知带来多少人马?”
苏宸一身戎装在身,气宇轩昂,微笑答道:“两万人马。”
“婺州城内有守军两万,这次从杭州城赶来的援军,由吴越大将孙承佑率领,带兵三万,他们两军加在一起,有五万之众。这次我们在婺州城外腹背受敌,大败而逃,损兵折将,残兵只剩下一万人。加上你的两万人马,也不过三万人,无法与敌军抗衡,不如向东面的明州城吕将军借兵,再与吴越军交战吧!”
韦东强已经负伤,这次被打得很惨,所以,听到苏宸所带兵马不多,有些担心,因此,并不看好这支合兵后力量。
“就是啊,我们人数只有三万,而且刚战败,士气低沉,恐怕无法抗衡敌军!”齐英也感叹说道。
苏宸摇头道:“不然!虽然两位将军新败,影响了本部人马的士气,但我带来的两万神策军却是锐气正足,可作为主力,跟吴越军正面对抗。其次,吴越军以为我军人少,又是新败,肯定觉得我军士气低落,不足为惧,就会疏忽大意,反而是我们一次反败为胜的机会。”
“哦,苏公子难道想好了破敌之策?”韦东强疑惑问道。
苏宸微笑道:“我们主动去进攻,对方有五万人马,兵强马壮,又有城池坚厚,我们攻打肯定不占优势,所以,当用“引蛇出洞”的计策,引得对方来攻打。”
“哦,如何引出来?”齐英问道。
苏宸说道:“韦将军受伤,可在武义城内休息驻守,齐将军率领五千兵马在城外二十里,迎着婺州的方向,设下营盘,越多越好,最好看上去能容纳两万多人,然后在那屯兵,并不用操练,每日松懈防守即可,消息很快就会传到婺州城内,那孙承佑略懂兵法,见状肯定会派兵前来袭营。”
“到时候,我们提前得到情报,便在营中设下伏击,然后在壶山、寿仙谷、丽水旁都设下伏兵,只要吴越大军前来袭击,就能断其后路,层层设伏,消灭这些兵马。”
“哦,此计甚好!”韦东强和齐英闻言,都很高兴,觉得此计可行,不禁对苏宸刮目相看,想不到他对军事也很在行。
次日,齐英按计策,带兵五千人离开武义城,浩浩荡荡前往婺州城方向,在离着武义城二十里安营扎寨,把营地建造很大,足以容纳两三万人,炉灶也也很多,迷惑吴越军。
而苏宸则在自己的帅帐内,点兵排将,给太史昭、扈承宪、林居裔三人各发了一支令箭,每人带兵三千,前往不同的区域设伏,依计行事。
两日后,婺州城内的吴越将领也得到了消息。
孙承佑是吴越的一位大将军,参与了攻打南唐的常州之战、润州之战、金陵之战等,立下不少战功。
这一次,他和宋承礼等人,带兵赶回来杭州城,得知杨吴复国军队杀入了吴越境内,占据了六七个州郡,四十多座县城,气愤不已,经过商议,决定出兵援助婺州、越州城。
孙承佑负责带兵三万,来救婺州。由于他精通一些兵法,趁着韦东强、齐英攻打婺州城的时候,分兵两路,从复国义军两侧插入,与守城大军里应外合,大破了义军。
此时,他得知复国义军来了一支后方援军,只有两万人,带兵的人名为“陈苏”更是一个不知名的小将,完全没有放在心上。
“齐英带兵两三万人,在武义城外二十里安营扎寨,看来对婺州攻打之心未死,打算与武义城形成犄角之势,对抗我吴越大军,真是可笑,只要我略施小计,便能大破这支杨吴复国兵马!”
孙承佑得到汇报之后,完全不在乎,甚至觉得,齐英带兵在外,看似符合兵法,但兵力不够,又是新败,士气低落,只要自己带兵前去袭营,就能大获全胜。
“孙将军英明!”
几位裨将、都虞侯,纷纷称赞。
“从婺州城出发,抵达齐英的大营,相隔五十里,天黑之后,我军快速出发,赶过去袭营,能在三更天抵达,五更时候,发起进攻,那时候,杨吴复国军正在熟睡,三面一起杀入,马踏联营,就能营中的大军,全都斩杀。”
孙承佑说完,立即排兵点将,打算亲率两万精锐前往,一旦消灭这支敌军,就可以带兵去往越州,与宋承礼的援军配合,解越州之围,擒杀吕超群父子,复国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