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兑换智子技术,如何制造智子(2 / 4)
最终完成自由在低维和高维之间切换。
陆杨已经获得二分之一技术,这几个技术难点都获得了不少,
完整的就只有在二维质子上蚀刻电路的技术。
除此之外,陆杨还知道智子是怎么锁死地球基础科技了。
就是通过不停复制自身,让无数实验室进行科研时,实验结果不准确。
因为智子本身就是质子材料构成的人工智能,属于微观层面的小东西,改变一些实验结果非常简单。
陆杨闭着眼睛,思考最近学到的新技术,在想有没有可能现在就制造出智子。
不需要高维折叠,就正常的智子人工智能也完全够用了啊。
相当于制造比纳米还小的微观粒子机器人!
如果制造成功,完全可以成为最厉害的武力支撑。
智子甚至可以让蘑孤弹失效,还能悄悄让国外的势力科技锁死。
就算继续抽黑科技,智子的能力也算是天花板级别了吧。
至于二向箔这些神话一样的东西,就算抽到估计也和智子差不多,需要无数抽奖额度去兑换。
而且神话的东西,对付老鹰国那真是大炮打蚊子。
于是陆杨开始仔细思考制造无法高维展开的智子有没有可能性。
最终他发现真有可能成功!
技术资料里,不需要高维也能出现低配版智子。
要制造智子,就必须知道如何展开质子。
根据现在的科学家研究,质子,是一种带 1.6 × 10的负19次方库仑正电荷的亚原子粒子,直径约 1.6~1.7×10的负15次方米。
并非大家想象中的完美球体形状,而是不规则形状,人类目前根本不知道任何微观粒子的完整形态。
质子属于重子类,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通过胶子在强相互作用下构成。
原子核中质子数量决定其元素的种类和它属于何种元素。
例如氢元素的同位素。
1个质子是氢元素,同位素氕、氘就不一样。
氕的原子核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氘的原子核有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
如果人类能任意控制质子,也可以说掌握了质子,就相当于可以创造不同元素。
陆杨不会去想怎么掌握质子组合成各种元素,这太遥远了。
他想要做的是利用质子,创造人工智能。
这可是比天网还厉害的人工智能。
天网说到底,还是宏观世界利用现在计算机技术诞生的人工智能。
质子却是利用微观粒子制造的人工智能。
除了天网的电影宇宙描述的逆转时空的能力,完全比不上质子制造的人工智能。
陆杨已经掌握二维质子上蚀刻电路的技术,其中就包括如何将质子展开。
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拿黄金元素举例,金元素的原子核当中就有79个质子,根据现有的资料,陆杨知道质子和质子之间是没有区别的。
任何元素当中,陆杨都可以获得质子。
目前最佳实验对象,就是氢元素。
其他元素的原子核当中质子过多,不好操作,一不小心那可是会产生蘑孤弹那么大的能量。
技术资料里,也是利用氢元素内的质子制造智子。
陆杨已经使用过磁约束量子场,完成了对微观粒子的约束,可以随意改变微观粒子的移动。
现在他接触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那就是质子的二维展开!
这里有个比较特别的概念,二维到底是什么,用比较简单地描述,其实就是蚂蚁视角。
蚂蚁视角里,一切都是平的。
即便是特来茵瓶子,我们的视角看,它是瓶子,但蚂蚁爬行中,一直是在平面运动。
或者拿地球举例,我们拥有卫星后,看到了地球是“圆形”。
可当我们没有这个视角时,就和古代的人一样,以为天圆地方。
地球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平”的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质子,或者我们知道的所有微观粒子,它都不是圆形。
人类根本不知道它们到底是什么形状,只知道它是非常复杂的形状,有可能宏观角度是线性体,但线性体的表面又是复杂结构。
不管是什么外观。
但将视角无限缩小,变成一个小点,放到本身就是微观粒子的质子上时,那质子的表面,也成了二维的世界。
所以压根不需要展开,而是要拥有一个非常小的工具,在质子表面上制造出形状。
也就是蚀刻电路。
就和芯片需要制造晶体管一样。
那就是,微观电路要产生逻辑,就要有电子通行。
即便陆杨制造出的量子纠缠通讯,这也是利用磁约束场,让光子在场内运动,运动时改变偏振磁片产生逻辑数据,后来技术升级,获得了新的材料让新材料产生磁约束场,归根究底还是要制造出“电路”。
现在在质子表面制造电路的方法,就是蚀刻电路技术。
这个蚀刻电路,并不是真的拿什么化学元素在质子表面蚀刻。
而是陆杨以前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