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德叔面馆的落幕,是一代人(1 / 3)
陈游周从未逛过文化市场,这还是头一次,不过陶扶疏明显不是,她从高中开始就有拉着同学一起去文化市场淘书的习惯。
现在的人大多浮躁,进入社会后的人都在忙着疯狂的赚钱,仿佛从大学毕业的那一刻开始,就停下了学习的脚步。
陈游周就是这样的人,好在,陶老师总在督促着他进步。
逛完后,两人去看了德叔。
德叔一把年纪了,虽然身体不如当年,可喜欢吹牛逼的劲儿还是像当年一样,每天经营着他的面馆,赚不到几个钱,却活的很开心。
“德叔,来一碗八二年的牛肉面和肥肠面。”陈游周高声呼喊道。
临近饭点,德叔正在后厨里边做准备工作,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赶忙从后厨跑了出来。
“小了,格局小了,怎么只点八二年的牛肉面呢,我这有宋朝的面,要不要来一碗?”德叔擦着手道。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yeguoyuedu.安装最新版。】
陈游周玩的是耿,也根本没想吃什么八二年的牛肉面,可眼前的德叔却是一脸认真的模样。
仿佛,他这里真有宋朝的牛肉面。
“真有?”陈游周愣住了。
“你这不废话。”德叔白了一眼。
“还是算了。”陈游周觉得是玩笑。
“和你说有就有,怎么还不信呢。”德叔又和陶扶疏打了个招呼,转身跑到后厨去了,“等着啊,我给你们整宋朝时期的牛肉面。”
德叔神神叨叨的,刚走进后厨,他抱着一个香薰蜡烛走了出来,点燃,放在陶扶疏的手边,颇有些烛光晚餐的味道了。
陈游周忍不住想笑,没想到德叔越活越年轻,还整这些仪式感。
“这是什么?”陈游周笑着问。
“宋朝那时候,下馆子不都是先焚香,然后再吃东西的吗?”德叔很有仪式感的道,“我这里没有香,就整点香蜡烛点着,不瞒你们说,我正在转型,正在研究小众口味的面馆。”
“佩服,实在是佩服。”陈游周佩服的五体投地,德叔都快入土的人,不跑到广场上和大妈们跳夕阳舞,却还想着推陈出新,这精神就不一般。
德叔估计也是太闲了,每天吃面的人少了,他就想改变一下。
不一会儿,德叔就端着两个木碗出来了。
“尝尝。”德叔把碗摆在两人面前,眼神里冒着精光,“这是我研究出的宋朝年间的牛肉面。”
“是吗?”陈游周觉得新奇,搅了搅面,吃了一口,我滴妈,这也太咸了,“盐!盐给多了!而且,一点辣味都没有,给我放点辣油。”
“这你就不懂了吧。”德叔却一脸澹定的和陈游周讲道,“宋朝那时候根本就没有辣椒,吃的东西也是偏咸口的,感觉怎么样?”
对于一个无辣不欢,吃饭都想放点老干妈的人来说,实在是难以接受咸口的牛肉面。
陶老师吃了一口,眼睛却突然亮了起来,她正在孕期,吃不了太辛辣的东西,吃一口这个面,口种截然不同的味道,很是新奇。
“我觉得还不错。”陶扶疏连连点头,又吃了几口,“特别是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孕妇来说,不能吃辛辣,这也咸口的别有一番滋味。”
“但对于我们吃惯了辣的人来说,不太能接受。”陈游周却直摇头,“或许,你研发的这面,适合特定人群。”
“我也觉得。”德叔应了声,想了想说道,“这么说我应该到妇幼或者医院附近开这样的面馆?生病的人吃不了太辛辣的东西,我的面就很合适。”
难以想象,都已经快到退休年纪的德叔,居然还想着奋斗。
不过也是,人终其一生,能够长期热爱的,也就事业和爱情。
德叔这个年纪,能让他每天还有点盼头的就只有面馆了。
“我看可以,最好是成立一家公司,注册品牌,我觉得大有可为。”陈游周的品牌意识是很强烈了,也就是这一嘴,为将来德叔面馆的发展,省下了许多官司。
“这些你来搞,我不懂。”德叔眼睛亮亮的,热血沸腾,“那我这就去妇幼底下开一家试试。”
“面馆名字想好了没有?”陶扶疏这时候插了句句嘴。
“还没有。”德叔回答。
“要不就叫……”陶扶疏想了想,考虑到宋朝的繁荣和文化,说道,“德叔梦华面馆怎么样?取自李开周的《食在宋朝舌尖上的大宋风华》。”
文字上的东西德叔不过问,他只想搞自己的面馆。
“就这个了。”德叔拍板了。
“……”
德叔要搬店的消息传遍了街头巷尾,一个在二中经营了快三十多年的面馆,见证了二中的薪火相传,陪伴着无数高中生成长的面馆要搬了。
听到这个消息,江都二中的校长都惊动了。
江都二中现在的校长就是原来江都二中的学生,是很早一批认识到德叔的人,一听到德叔要搬走,就跑来了。
“德叔,你这好好的,怎么就要搬走了呢?”二中的校长夏国伟要了一碗面,很不舍得,“是发生什么事儿了吗?”
都说人走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