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冯晓岗没信心了(3 / 4)
。那么,接下来.......”
“.......”
两位主持人简单和主创们互动之后,进入到媒体提问环节。
“薛导您好,我是成都商报记者。我知道薛导为了这部电影准备了很久,还专门进修了导演课程,跟组当过副导演,但我还是很难想象,薛导能把《那些年》拍的如此精彩。请问薛导,在您看来拍好一部电影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感谢您对《那些年》的认可。”
薛小路谦虚地鞠了个躬,接着道:“作为导演我还是个新人、是个学生,在我看来有个好故事,然后把故事讲好了,拍出来的电影就不会太差。”
“安茜你好,我是京城娱乐信报记者,电影中沉佳宜有一句台词是‘恋爱最美好的时候就是暧昧的时候’,你和姚东从小就认识,请问,你们有暧昧过么,有的话是在什么时候?”
“哇。”
“哈哈哈。”
“......”
台上台下发出爆笑,安老师捋了把秀发,笑道:“小学那会他怕挨揍,我也不太懂,而且不好意思说,就比较暧昧。不过他从小就没有柯景腾那么幼稚,他小时候想当大侠,练拳练剑,但最多打打学校花坛或者公园里的草,不会去找人打架,更不会帮其他人给我递情书。”
“姚东你好,我是娱乐现场记者,据了解你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和电影中的柯景腾完全是两码事,请问,你在塑造柯景腾这个角色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另外刚茜茜说你小学就开始早恋,你家里知道这事么?”
姚东呵笑出声,道:“我爸妈都知道,但我从小比较懂事,做事也有分寸,所以他们也都没拆穿我。另外,我没觉得柯景腾这个角色有多难,作为演员,塑造和自己截然不同的角色,应该不是什么新鲜事吧?”
“姚东你好,我是心惊报记者,前几天冯晓岗导演说希望青云嘉禾旗下的院线,能根据商业规则来排片,请问,你对此有何回应?”
“听你这么一说,我怎么感觉冯导对自己的电影很没信心呢。”
姚东笑了笑,又正经道:“青云嘉禾旗下院线的排片,一直以来都是遵循商业规则的,电影越是卖座,排片也会越多。”
“薛导你好,我是来自台省中天电视台的记者,请问,为什么原着中的9·21地震,改成了噩梦,这部电影为什么不去我们台省取景拍摄?”
《那些年》小说中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大陆差异过大,同样的情节发生在大陆,观众只会感觉雷人、低俗。
电影创作过程中最大难点,就是把小说中的“台”味改掉,导演组和编剧们为此头大如斗,头发都没少掉,怎么可能还跑去台省取景?
薛小路顿了顿,大大方方道:“任何一部小说改拍成电影,影视化改编都是很正常且合理的,改编后的剧本,没有什么场景是需要去台省取景的,原着中沉佳宜、柯景腾都是在台省读的大学,改编之后两个人的学校在一个在东北,一个在广东,所以9·21地震我们给改成了噩梦,从而引出柯景腾播打沉佳宜电话。”
首映礼上的媒体提问环节都很短,所以记者这个时候都只盯着导演和主演,谁话题大逮着谁问,其他人酒会时可以慢慢采访。
媒体提问环节结束,紧接着是嘉宾点评,也就是吹捧环节。
主持人经纬熟稔的控制着节奏,笑道:“今天到场嘉宾非常多,星光熠熠。我们先来问一下韩董。韩董,看玩《那些年》您作何感受?”
台下的韩三坪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话筒,清了清嗓子,笑道:“《那些年》发布会时,我曾说过中国电影想蓬勃发展,就需要更多的优秀导演。这段时间我很忙,今天是我第一次看成片,看完这部电影,我对中国电影更加有了信心,我们又多了一位优秀的新人导演!”
三爷话筒才放下,台上台下顿时掌声雷动。薛小路鞠了个躬,主动开口:“谢谢韩董,我会再接再厉的!”
台下坐着的徐山争卖力地鼓着掌,心中又开始盘算着一定得找个好剧本,重启导演梦。《夜·店》虽然被青云拒绝了,但他对青云还真记恨不起来。
嫌弃《夜·店》剧本差的太多了,中影、光纤、伯纳、小马......都嫌弃过,华亿更是剧本都没看就嫌弃了!
主持人谢楠笑靥如花,接茬道:“在韩董带领下,中影和青云这些年一直都在鼓励且投资青年导演,我相信未来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像薛导这样优秀的青年导演,中国电影一定会蓬勃发展!接下来有请吴尔善导演,和我们聊聊《那些年》这部电影。”
吴尔善接过话筒,起身含笑吹捧:“电影剧作结构很严谨,遵循着四段式的触发、冲突、危机、结局,整个结构很稳;每个角色刻画地都很精细,不仅是男女主角很突出,每个配角也都很有特点,比如说和柯景腾吵架的那个邻居,就特别棒!整部电影的情绪渲染非常地到位,很能引起共情。总之这部戏不管是剧本,还是演员的表演,又或是导演的视听表达等方面的完成度都很高,这是一部好电影,是一部能大卖的电影!”
“哗哗哗!”
掌声还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