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朝会(2 / 3)
而“趋”是第一个命令。
陆离在听到之后,赶忙跟在贺知章身后,弯腰拱手小步快走。
“脱舄!”
二话不说,将鞋子脱掉。
幸亏没人有脚臭,亦或者说,谁要是有这毛病,都很有知之明地提前用香熏过了。
“解剑!”
陆离默默将挂在腰间的配剑解下来,整个过程不紧不慢,时机把握得很好。
“俛伏!”
“上元佳节,三品以上的爱卿今日就免了这些虚礼吧。”李隆基终于开口。
话落,陆离前方一帮走路都困难的老爷子们如获大赦,止住颤颤巍巍下伏的身子,缓了口气。
不用下跪,挺好。
身为三品大理卿,年轻力壮的陆离沾了光,不用趴在地上以示敬意了。
“兴!”
身后那帮臣子缓缓站起来。
“再拜!”
得,刚起来,又跪下了。
“兴!”
一套还算简单的礼节结束了,杜克爬起来站好,心里很是无语。
这时候,身材魁梧的高力士从李隆基那里领了诏旨,交给宰相之一的侍中,老爷子腿脚还算好,快步走到大殿东北侧,面朝百官,大声道:“有制!”
刷刷刷……
跪地过程中发出的声响传出,陆离见前方的贺老不动,也乐得清闲,站在原地眼观鼻、鼻观心。
“上元之庆,与公等同之。”
上元佳节到了,我和大家一起庆贺。
就这一句话,台阶下的众人又开始折腾,先是跪伏在地上,然后起身跳舞……
随便怎么跳,只要够卖力就行,口中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堪称群魔乱舞。
简而言之。
磕头、起身、磕头、跳舞……
杜克感觉心累。
不过,接下来就好过多了,大家也没啥好宣布、商量的事情,好不容易过个节,只要不是天塌了,全部延后处理。
因为陆离用余光扫了一圈四周,笏板上很干净——
为了防止遗忘,大臣会提前把要上奏的事项写下来,若上面没有记载东西,就说明无事可奏。
在众人的注视下,高力士又捧起一册制书,当众宣读:
“门下:大唐天宝三载……重门夜开,以达阳气,群司朝宴,乐在时和。属此上元,当修斋录,其于赏会,必备荤檀。比来因循,稍将非便,自今已后,何至正月,取正月十四日、十五日、十六日开坊,市门燃灯,永为常式!”
大朝会第一道敕旨,给上元节定了性:玩,大玩特玩,从今以后的上元节怎么开心怎么玩。
“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人表示圣人英明,没有哪个人不开眼站出来反对,毕竟诏书开口第一个词就是【门下】,肯定是跟各位宰相通过气了。
另外,大唐所有圣旨都没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和【钦此】那一套。
既然无人提出异议,那此项公文从即日起,正式具备法律效力,只有皇帝本人有权利更改。
手捧圣旨的高力士退回原位,而陆离默默等待退朝的命令,心道:
真无趣。
可惜,没过多久,一道清丽的声音打破宁静,让气氛变得古怪起来。
“陛下,贫道有事启奏。”玉真公主朱唇轻启。
话落,陆离看到贺知章眯起来的眼睛瞬间睁开,很显然,这位即将告老还乡的老臣被震住了。
堂堂公主,竟自称贫道。
“准。”
隔着珠串,没人能看出李隆基现在的表情。
玉真公主脸色如常,缓缓说道:“先帝许妾舍家,今仍叨主第,食租赋,诚愿去公主号,罢邑司,归之王府。”
说到这里,她顿了顿,抬眸看向坐在龙椅上的那道身影。
可惜,任何回应。
这位玉真公主的意思很明显:
当年先帝睿宗愿意让我出家入道,但我至今仍居住在旧时为公主的府第中,吃着天下百姓所缴纳的租赋,希望可以削去公主名号、不再收受天下百姓之租赋,并将公主府第归还。
而圣人家事,外臣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保持沉默。
这么喜庆的日子,身为妹妹却说这话,这不是在给皇帝添堵吗?
陆离不解,饶有兴致地看戏,等待这位公主道出原因。
“不准。”李隆基言简意赅,声音中没有喜怒,跟昨日判若两人。
而公主并没有退却,似乎想在今日把事情定下来,掷地有声道:“妾,高宗之孙,睿宗之女,陛下之女弟,于天下不为贱,何必名系主号、资汤沐,然后为贵?请入数百家之产,延十年之命。”
这一次,李隆基沉默的时间更长了,久久不曾出声。
在此期间,御史环视四周,寻找君前失仪之人,准备节后参上一本。
我,唐高宗孙女、唐睿宗之女、陛下的妹妹,这样的身份在天下之间并不卑贱,既然如此,何必使用公主名号,领有汤沐邑并且自以为贵?请让我归还家产,乞求能以此延长十年之命。
陆离觉得前面那几句并不重要,最后一句倒是值得推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