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山雨欲来(2 / 3)
坊里,很是繁华。
时有谚云:金马门外集众贤,铜驼陌上集少年。
事实上,能在这里购置产业的人,不是豪门贵族,就是商贾巨富,而孟德公便居于此处。
平林漠漠烟如织。
不知不觉中,京师雒阳已笼罩于暝色之中,而随着一声声浩大的暮钟声,各家各户都亮起了灯火。
“过了前边这几座宅院,就是曹府了。”
不多时,在潘明的带领下,一行人得到府外。
典军校尉,属比二千石吏,相当于郡守这一级别的职位,再加上曹家三代在朝为官,封侯拜相,自然不会缺少修缮宅舍的钱财,故而曹府占地甚大,差不多占了半个坊里。
若是其他人前来拜会,少不得要分整衣冠、投递名刺。
但潘明是曹操的心腹爱将,连袁绍都知道他,更别提门吏了,他交代了两句,都不用通传,直接就进了府门。
“孟德公在何处?”
“在正厅。”
“可有其他人前来拜访?”
“主人说今日不见外客。”说到这里,门吏补充道:“除了几位。”
“嗯,不用带路了,这里我熟。”潘明随口吩咐道:“你去门厅那里守着吧,不要放任何人进来,要是有人在旁边鬼祟窥探,就让卫士直接拿人。”
“诺!”
门吏恭敬地拱手。
由此不难看出潘明在曹府混得有多好,估计在某种程度上都能代表曹操本人了。
这个时候,潘明收敛表情,仿佛谁都不认识一般,公事公办道:“诸位,请随我来。”
对此,陆离没什么想法,这一路两人始终刻意保持距离,以免让其他人看出端倪,而接下来就要与人送外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曹老板会晤了,再怎么谨慎也不为过。
沿长廊而行,穿庭过院,终于来到正厅。
两名长相俏丽的美婢站在门口,应该是提前接到了通知,先是向众人行礼,而后说道:“主公说要煮酒招待诸位远来的贵客。”
青梅煮酒论英雄?
这可是名场面啊!
不过,眼下才刚刚开春,离青梅成熟的季节还有一个多月。
陆离转念一想,高武版三国还要讲什么科学,对于谋士、道人、方士来说,改变天象不是手到擒来之事吗?
嗯……提前享受一下刘皇叔才能有的待遇,不虚此行。
这次改由美婢在前引路,带着陆离等人左绕右行,来到一处僻静的小院。
果不其然,其间遍植梅子树,枝头梅子青青,一名年约三旬的男人跪坐亭中,姿势很是松散随意,似乎有怠慢之嫌。
但提前知晓对方身份的陆离却觉得:不愧是曹老板,望之如雄虎休卧,自带雄豪之气。
与此同时,正在煮酒的曹操起身,视线从众人面上划过:张辽、赵云、陆离、荀彧。
一副好颜值,易登天子堂。
陆离与赵云自不必提,而张辽面如紫玉、目若朗星,虽然为了隐藏身份,没有佩戴标志性的金盔紫袍,但他当初也是雁门马邑有名的美男子,加之又站在正中位置,想要低调都难。
至于随行而来的颍阴名士荀彧,卸去伪装之后,亦是不凡。
各自打量了对方片刻,开始见礼,先是潘明拱手复命,而后曹操出亭相迎,众人回礼。
“可算把几位盼来,可算见到诸位豪杰的真容了。”曹操握着张辽的手,态度和蔼道:“亭内已设樽俎,不知君口味如何?某这就让厨下准备饭食。”
说完,又笑眯眯地看着陆离等人。
荀彧神情自若,一点也不拘束,见曹操将自己误认为并州之人也不解释,笑呵呵道:“客随主便,孟德公做主即可。”
小亭内。
盘置青梅,一樽煮酒。
众人对坐,斟酒畅谈。
潘明的席位在诸人之末,默默侧耳倾听。
【“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
“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
“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
“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以上皆为演义,眼下的曹操仍跟着袁氏混,怎么可能说出这种话。
席间,谈的无非是雒阳局势,而潘明已暗中知会过陆离,属于老调重弹——
大将军檄令诸校尉坐镇西园,不许一兵一卒出入,而他本人也驻兵百郡邸,静待局势变幻。
所谓郡邸,其实是天下诸郡设在京师的办事处,官职任免、政史事传达,都由此机构经手,而这些郡邸聚集在同一个坊内,以便朝廷管辖。
事实上,从望京门出发前往铜驼街的途中,已经经过百郡邸,可惜,那地方现在戒备森严。
荀彧曾说里面有大儒坐镇,劝陆离最好不要窥视,再加上百郡邸阁楼林立、复道交错,遮挡视线,根本看不清其中虚实。
陆离只能放弃。
但不得不说,何进确实挑了个好地方,那里离南宫不过三坊之距,骑兵冲锋,只需半刻即到——
一旦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