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同甘共苦(1 / 2)
贞观二年,六月十五。
长安城。
朱雀门城楼。
李二全身披挂,裹成了一个黄金人。
作为大唐第一继承人的李承乾,表现的可圈可点,站在李二的左侧,正躬身向天为天下百姓祈福。
群臣站在李二的背后,盛装出席,脸上悲天悯人的表情刻画的淋漓尽致,人五人六的恨不得现在就和百姓一起苦熬天灾带来的苦难。
长孙皇后坐在城楼里,身边围着还只有十岁的李泰,李格和小公主们,肚子微微隆起,一只手扶在小腹上,似乎大唐未来的君王李治正在和一颗卵子搏斗,随时要跳出来接管大唐。
城下的百姓密密麻麻的多如蝗虫,人群绵延了到了明德门,还有群众正在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要见证历史上最震撼的一幕。
代表天帝的李二想要把一切苦难的罪责都揽在自己身上,请求上苍不要伤害他的子民。
悲伤的情绪迅速蔓延到了群臣的队伍里,甚至还发出了吚吚呜呜的哽咽声。
李二的诵言完毕,一阵绵长的号角声响起,直穿天际,似乎要把李二感人肺腑的话送到天庭,好让天上的神仙听的更清楚一些,这样神仙们才会对人间疾苦重视起来。
百姓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纷纷举起双手,发出一阵阵欢呼,对李二表达着他们的爱意。
有此帝王,夫复何求?
见时机已经成熟,一个小太监,端着一个盖着黄布的盘子踩着小碎步,弯着腰走到了李二面前。
李二掀开黄布,一只被剪掉翅膀的蝗虫就从盘子里探出头。
李二一把捏在手里,对着城墙下的百姓道:“天有罪,朕来担,它们吃了百姓的粮食,那朕就吃了它,以告天下神灵,谁要是欺负朕的百姓,这蝗虫就是下场。”
李二不顾百姓祈求的声音,宽大的绣袍掠过嘴角,整只蝗虫就被丢进嘴里,当着百姓的面,在嘴里不停的撕咬着,脸色变得越发的铁青。
平安侯果然没有骗人,油炸出来的蝗虫还真美味可口。
其实就在他绣袍一晃的间隙,用手里这只真的蝗虫换成了早就准备好的油炸蝗虫,放进嘴里使劲咀嚼,吃的煞有介事。
百姓见此,纷纷跪倒,山呼海啸般的呼喊万岁,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魏征老匹夫本着和皇帝共甘苦的精神,带头从太监举着的盘子里拿起一只蝗虫就丢进了嘴里,咬了一口,绿色的汁水就从嘴角喷了出来。
忍着不让自己恶心的当场吐出来,硬是在百姓面前走了一圈才背过身吐得昏天暗地。
魏征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其他大臣恨死了这个糟老头子,在朝堂上吹胡子瞪眼睛他们也就忍了,如今在天下百姓面前干这种事情,让他们如何跟进?
不跟进的话,势必会对李二的行为有所怀疑,对李二怀疑就是对上天的怀疑,下面十万众的老百姓就会质疑李二天帝的身份。
也就是说李二刚才的表演,完全就是在作秀,根本没有打算和他们一起度过苦难。
房玄龄痛苦的走上去,往嘴里扔进去一直蝗虫,面带笑容的向城下的百姓挥手示意。
杜如晦一看避无可避,只得硬着头皮跟进。
其他大臣心里埋怨魏征,手下的动作一点都不敢怠慢。
一圈下来,盘子里得蝗虫被吃的干净,在百姓看不见的另一边,则是吐得昏天暗地的大臣们。
又是一阵低沉的号角声传来,李二结束了这场轰动天下的罪己诏。
百姓们流着泪离开了现场,更加笃定的支持他们的李二,不管粮仓里有没有粮食,勒紧腰带也要熬过这场苦难。
蝗虫不是能吃吗?那就用它来充饥好了。
临潼的油炸蝗虫很快就流进了长安城,人们对李二吃蝗虫的印象还历历在目,于是纷纷效仿,竟然是一道美食,从此吃的乐此不疲。
到明德门瓮城里送蝗虫的人逐渐开始减少了,直到最后,再也没有人把蝗虫卖给官家了。
因为他们算了一笔账,市场上一盘油炸蝗虫半斤要十文钱,他们卖给官家一斤才三文钱,吃亏了不是一星半点。
正在此时,长安城所有的酒楼门前都放着一块牌子,五文钱一斤收蝗虫。
于是,百姓们纷纷把蝗虫卖到了酒楼,间接的给官家解了围。
由于酒楼白天做生意,怕影响不好,只能晚上打烊之后收。
朝廷为此还专门取消了宵禁的规定,这一放开,宵禁的规矩就再没实施过。
遭蝗灾的十六个州纷纷效仿,整整一月有余,蝗虫被消灭的七七八八,再也没有对庄稼组织起有效的迫害,一场惶惶不可终日的蝗灾就这样被大唐的百姓消灭在了饭桌上。
六月底的时候,还下过一场透雨,半数庄稼又挺直了腰杆,总算没有全军覆没。
朝廷下发榜文,赋税减半,进一步表明了和百姓共甘苦的决心。
……
临潼县。
野人沟。
因为平安侯的英明神武,野人沟的庄稼长势喜人,没遭到蝗虫的侵害。
即便是没有雨水的时候,水车还是会源源不断的把水送到田间地头。
对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