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9 高句丽国除(2 / 3)
反应过来的众人也纷纷为她的机智点了个赞,然后也跟着一起喊:“天佑大唐。”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一起高呼天佑大唐。
不知情的将士们本来还有些心神不定,这是怎么回事儿?难道是苍天降下惩罚了?
尽管看起来惩罚的是高句丽人,可一旦和天意扯上关系,大家还是有些恐惧的。
现在听到‘天佑大唐’的呼声,也下意识的跟着喊了起来。
喊着喊着心中的恐惧尽去,无限的勇气涌出。
天是站在大唐这一边的,说明我们做的是对的,是正义的。
连老天都帮我们了,还怕个什么?
于是士气高涨。
相应了,高句丽人也从未见过这种阵仗,自然也下意识的以为是苍天降下惩罚了?
在听到天佑大唐的高呼,士气本就低落的他们彻底慌了神。
然后就有人开始找主心骨,城主呢?城主呢?
有人指着爆炸的方向说了一句:城主刚才在那里。
先是死一般的沉寂,然后不知道谁高呼了一句:“城主死了。”
于是高句丽人的士气彻底崩溃。
这时已经做好准备的李绩也下令发起总攻,大军气势如虹向着炸出来的缺口冲了过去。
高句丽人只是略作抵抗就溃散而逃。
失去了主心骨的他们,比一群绵羊强不了多少。
大军顺势杀入城内,安市城破了。
看着大军顺利进入城内,李世民发出了畅快的大笑:“哈哈……破安市城,景恪乃首功也。”
陈景恪谦虚的道:“是将士们奋勇杀敌的战果,我只不过是取了个巧罢了,不敢居功。”
李世民说道:“谦虚太过也不好,是你的功劳就是你的。”
李绩也难得打趣的道:“是啊,陈医师这个巧取的好。不只是安市城,日后所有的城池对我大唐来说都如虚设。”
“此功之巨非破一城可比,实乃破十城百城之功也。”
换成别的人以别的方式破城,他肯定不高兴,将士们也不会高兴。
我们辛辛苦苦打了这么久都没打下来,你一出手就打下来了。
你了不起,你厉害行了吧,我们不配与你为伍。
可是唯独陈景恪这种方式,他不但没有意见,还很高兴。
这不是我用兵不行,也不是将士们打仗不拼命,而是单纯的技术胜利。
我们是输给了奇术,心服口服。
更何况以后这个奇术我们也能用,这才是最根本的。
李世民颔首道:“景恪先是治好丽质和明达,又帮我调理身体,后又一手创办军医署活人无数。”
“这次又献奇术破此坚城,实在功绩卓着……不过先不急,待我打下高句丽再一并封赏。”
陈景恪这次没有再谦虚,道:“谢陛下。”
听到别人如此夸赞情郎,李明达比自己被夸了还高兴,看向李绩的目光也多了几分善意。
长孙无忌眼神变换不停,看看陈景恪,又看看李明达,最终全部化为了无奈。
安市城破的毫无悬念,后续几乎没有遇到多大的抵抗。
一个多时辰后彻底被拿下,只有零星的地方还在发生战斗,不过已经与大局无碍。
之后李绩请求屠城泄愤。
李世民却不同意此事,道:“之前各为其主,他们忠于自己的国家和君主乃义士也,我岂能加害于他们。”
李绩说道:“可是依照规矩,破城之后所获皆为将士所有,若不许恐会军心不稳。”
大唐没有粮饷,甚至当兵还要自备粮饷军械。
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踊跃当兵呢?
一自然是军功爵制,大家都希望通过战争改变阶层。
二就是缴获,打了胜仗缴获的财物归将士们所有。
而初唐时期可以说百战百胜,缴获的财物就足够将士们吃的脑满肠肥了。
攻打安市城如此辛苦,城破后还不让缴获财物,将士们自然有意见。
别和我们讲什么大道理,我用命打仗可不是为了听你讲道理画大饼的。
李世民自然也懂这个道理,就说道:“折算一下劫掠此城能获得多少财物,钱财皆从内帑出。”
这就相当于是他花钱把这座城买了下来。
李绩自然不会再有意见,其实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屠城才是下下策。
大唐要做的可不只是灭亡高句丽,还要统治这里。
如果破城之后又屠城,传出去会让高句丽人离心离德。
可作为将领,他首先要考虑的是维护将士们的利益,至于别的什么长远考虑,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否则他这个大将军也别想干了。
听说皇帝自己出钱把这座城买了下来,将士们都表现的理所应当。
这座城是他们打下来的,那就是他们的战利品,皇帝想要也要出钱买。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规矩。
当然,其中也少不了陈景恪的那一份,毕竟他才是破城首功之人。
更何况他还创办了军医署,救活无数将士,大家对他很是拥戴和敬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