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父子(1 / 2)

加入书签

阔别五年,途迪又一次回到了北京城。

时间好像停滞了一样,五年的时间没有在这个城市留下更多的痕迹。

北京城门外,正白旗属满汉官员并礼部官员在驿站迎接途迪。途迪和这些官员寒暄了几句,就随着前来宣旨的贵喜进宫。

在宫门外,途迪将随身的火铳放到了侍卫处,只留下了乾隆御赐的那柄。

越是离乾清宫越近,途迪的脚步越是沉重。

阳光下的乾清宫金碧辉煌,明晃晃的盛世辉光让人不由得眯起了眼晴。

阳光之下,乾隆眼带关怀的看着途迪,眼神中的情感十分丰富。

途迪也看着乾隆。

五年的时间,自己的这个皇阿玛,老了。

“不孝儿臣永琪,见过皇阿玛。”

情到深处,途迪红了眼圈。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五年不见,乾隆的头发中多了白发,人也显得瘦了不少。

“还望皇阿玛保重龙体!少熬夜,儿臣和大清亿万黎民的福祉全在皇阿玛的身上。”

听见途迪的话,乾隆的心中又气又好笑,心中更带着自豪。

这是朕的儿子,经略西南,打下三省疆土。扬威海域,占领万岛之群。

太祖入关颇多侥幸,圣祖治国,更是重内多于重外。而自己的父亲调理阴阳,如汉之桓文一样,给自己打下了一个根基。

江山社稷交到了他的手上,平西北定西南扬威海域,武功之盛,已然登峰造极。

自己是不是应该退下去了?好好享受生活,去泰山封禅,去江南踏青?

收拢了脑海中的思绪,乾隆温和的对途迪说:“你先去宫中陪陪你的妃母。”

“皇阿玛,不知道妃母身体如何?皇祖母身体是否康泰?”

“无妨,无妨,你回来了,你妃母的病也就好了。”

“儿臣这就去!”

途迪听见了乾隆的话,对乾隆行了一礼,先去了寿康宫。

甄嬛拉着途迪笑眯眯的,没说几句又抹起了眼泪。吓得途迪连忙开始哄甄嬛开心。

临出门的时候,途迪在袖子里面抽出了五百万两银票。

“皇祖母,孙儿在南洋开了一家公司。这是皇祖母您的分红。”

甄嬛瞄了一眼银票,不怎么在意。反倒是对自己有了分红十分好奇。

“分红?哀家在你那个皇家海运公司里面也有分红?”

“嘿嘿,皇祖母!”徒弟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

“现在皇家海运公司已经更名为皇家贸易公司。里面你和皇阿玛以及十妹都有份子。孙儿也不知道皇祖母您喜欢什么!”

“你呀,你这猴儿!”

甄嬛笑着点了点途迪。

“哀家老了,银子这东西生带不来死带不去。你拿回去吧!你们父子摊子铺的这么大,以后有的是用钱的时候。”

甄嬛感叹的看着途迪,越看她这个孙儿心情越好。

她的老公公是一代雄主。自己的丈夫更是勤政爱民的人君典范。

自己的儿子更了不得,文治武功,无一不精。眼看着自己的孙儿竟然有青出于蓝的态势。

大清的君王,一代更比一代强,江山蒸蒸日上。更难得的是儿子孙子都孝顺她。

甄嬛想了又想,觉得自己应该多努努力,多走走,再活她五十年。

毕竟,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皇祖母,您拿这些银子修院子也好,修桥铺路也行,主要是让您身心舒畅。多照顾孙儿几十年!不够的话,孙儿这里还有。贸易公司当中,每年净赚两千多万两银子呢!”

“竟然这么多?都快赶上国库一年的收入了!”

要知道,如果不是乾隆砍了那么多脑袋,搞了十七亿两白银,让国库肥了一波。大清国库的年收入不过三四千万两白银罢了。

而这些银子要养兵,养官,赈灾,修路,治理江河,打仗。年景好还能有些结余,年景不好直接就是赤字。

“皇祖母!农民能有多少钱!”

途迪长叹了一口气。

“孙臣打算开海禁,收商税,农民的苛捐赋税一并免了。这群商人权贵,一个个家财万贯,可是尤不满足。逼的各地百姓造反,好借机圈地。若是如此继续下去,我大清怕是不能万年了。”

甄嬛这个太后可不是花瓶。

“孙儿,祖宗遗训,后宫不得干政。这些事啊,你们父子商量就好。不用在乎哀家的意见。”

“皇祖母,您可是孙儿的老祖宗,大清国的定海神针。我和皇阿玛瞒着谁也不能瞒着您。”

“嘿!”甄嬛给了途迪后脑勺一巴掌。

“你这猢狲,就会讨我这个老太婆欢心。”

“八旗贵族,满汉大臣和蒙古王公若是有异动,能解决吗?”

“若不征农业税,单凭商税能支撑起大清吗?”

“千年之疾,一朝可解吗?”

甄嬛笑着看向途迪,一句句的问着途迪。

徒弟想要果断的说,能解。

只是,话语出口的一瞬间,途迪迟疑了。

百姓会成为大清最坚实的基石吗?

千年之疾,真的一朝可解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