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青玉案(1 / 3)
杨秉自科举高中之后,因言获罪被贬西北之地,而后新帝即位之时又得以召回,之后便一直谪居于汴京开封府。
而云筠如今不过十五六岁的模样,能够成为花魁也自然是这一两年里的事情,远在汴京的杨秉又是如何知晓?
可难道张瑜莫非连这一点都没想到吗?乔朴露出一幅原来如此的模样,原来是杭州的花魁。
心中还是钦佩郑老的手段,竟然能够早早的想到从杭州请来一名花魁用作今日。
这位老人郑国安要比方城县的所有人都更早的知晓这杨秉到来的消息,原来汴京的故旧快马加鞭的差人送信将京中之事早早的告诉了郑国安,想要让他早早的做好准备。
同样听到张瑜的话也是让杨秉心中生出了警醒,他如今至汴京不过数日有余,而恰巧这时会有来自杭州的一位花魁恰好在云上楼。
若不是巧合那便是自己还未来方城县之时,就已经有人将面前的女子自杭州送来,所为的目的同样不言而喻。
从他的身份变得满城皆知到如今的投其所好,可谓是自己的一切都仿佛在对方的视线里,而自己自来到方城县的那一刻就被人裹挟着不断的推动向前走。
这个时候的张瑜也是告罪罚酒一盏,张瑜也有适时露出几分尴尬之色说着:“下官愚钝,竟然没有想到此处自罚一杯!”
不过旋即便又说道:“不过我听到一些传闻,听说当初这位云筠小娘子在那杭州的酒楼中曾经在旁服侍。”
郑老正色道:“荒唐,那时面前的小娘子方才多大!”
杨秉对于只要经历过的事情都是不会遗忘的依旧历久弥新,眼前的云筠的样貌已然发生了变化。
所以如今不能够一眼认出来,可那于他也不过是匆匆过往罢了!
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追思和他乡遇故知的喜悦,只是微微颔首:“当年在杭州之时,岁青兄乃是我结交到的第一位知己好友,如今旧事回望颇有感慨!”
他略微感慨的话语中尽是对往事的追忆,这番话也是间接的承认了刚刚张瑜所说的那番话的确与面前的这位小娘子相识。
可在这样的情形下谁也不会传出二人所谓的风流韵事,读书人向来是对于一些名人的知己好友也是格外关注,至于所谓的风流韵事远远不及,毕竟读书人说的好听些就是风流洒脱,可直白一些就是放浪形骸。
而云筠就立在那里,在座的各位论身份都远远高于她除非问话,否则随便插话是一件十分没有规矩的行为。
至于他们提及到她曾经年幼时在雍翠楼之时的往事更是没有印象,毕竟杭州的酒楼不知有多少有才名的才子,哪里能够每个人都记住。
“当初在杭州之时文瑜可是留下不少名篇,我为方城县的宿老今日也得托大一回让你在此处留下一篇大作!”
其他人也是适时的纷纷迎合着顺着郑老的话说着,而众人仿佛对于立在那里的美貌小娘子丝毫不在意。
云筠看着那颇具威严的男子,那种别人寻常男子的气度让她也不禁多看了几眼,也在好奇对方的身份,要知道郑老将自己从杭州特意请到了此地却是花费了不少钱财和动用了不少的关系。
她已经不是不谙世事的女娃不会冒昧的出声问询,也不会想到这是那个曾经在她最天真烂漫时遇见的一位脾气随性的大哥哥。
这种场面倒是颇有几分将自己稳架高台的意味在其中,不过既然他们这般“盛情难却”他也只好勉为其难的再做一次文抄公了。
心里却是在想着若是后世之人会是否因此诗而心生共鸣,毕竟他是借着旁人的心境作出他的诗。
古杰此刻仿佛如释重负一般,好不容易有机会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下抽离出来,连忙起身来到门外说道:“来人,拿纸笔来!”
这云上楼本就是文人墨客久聚之地,而饮酒后泼笔挥墨者也不在少数,所以酒楼自然是久备纸笔,而且无论纸笔都是上乘之作,觉得不是凡品。
要知道这云上楼出入者皆是豪绅权贵,普通百姓也不会来此地饮酒,岂能用那些便宜货来湖弄客人。
杨秉道:“既然郑老如此要求,我也不好拂了你的一番心意!”
他倒也没有说些自谦的话,如今的他已经少有人能够站在这里以审视的角度来看待自己了。
他看着眼前奢华无度,莺歌燕舞的场面又复想起那山间开垦的百姓,微微沉思后便已经提笔,这长桉之上早已经撤去了佳肴,铺上了名贵的布锦。
随着他的动笔众人的目光也随着看了过来,雅间内那佳肴酒酿还有美貌的小娘子都没有此刻那铺展开来的白纸更加具有吸引力。
那风姿卓越的字体笔法外露,还是让那些围观之人一度屏息,杨秉近十年来从未一日放下过手中的笔,可谓是笔耕未辍。
可以说在此道之上已然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可以说若是当初的他是以赵佶的瘦金体为模板,又吸收了百家之长,用笔也更加细劲,除去本有的美感之外还有那刀刻斧凿的坚硬。
用笔十分凌厉让人看去有种杀气腾腾的质感,张瑜的眼神仿佛都被那纸上的字体所吸引住了,要知道在杨秉成名后就少有留下笔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