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平边策》(3 / 3)
那些迁入宋境的那些吐蕃人和羌人能够汉化,那是经历了一代甚至两代人。
而如今这样的结果无异于是最好的选择了,如今的吐蕃各部分崩离析,互不统属,这才给了杨秉的可乘之机。
所以看起来只是因势利导而已,可是实际却是杨秉蓄意而为之的。
不得不说在延洲,使得他的性情的变化也是很大的,从理想和激进慢慢变得现实和务实。
这是结合现状做出的切合实际的战略,当他所写的奏疏通过延洲知州马知节之手传至京中之时,政事堂的一众紫袍相公纷纷感叹此文之中皆是老成谋国之言,言辞老辣没有华丽辞藻,文字朴实却尽切中当下要害。
而就是这样的一篇奏疏,仅仅是杨秉给予马知节的一篇建议策论,并没有想过居功的打算。
只是马知节在见到这篇策论之时也是为之酣然,他明白这篇奏疏呈递上去很有可能是自己进入枢密院的敲门砖。
可是他为人清高,不愿做此行径讲究何事都需光明正大。
……
赵恒的身子越来越差了,时常都会头疾复发,头晕目眩使得他处理政务也愈发艰难,如今许多的政事都是交给皇后。
只是此刻久未处理政务的他,神色憔悴的他端坐在椅子上,眼神却看得异常的认真。
良久以后方才当下手中的奏疏说道:“好一篇《平边策》,可惜了如今我已经老迈垂朽,不过好在太子尚能用你!”
一旁的皇后在一旁轻声说道:“官家你身子不好,不要为此继续伤神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