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1 / 2)
“丞相。”
李斯抬眸,对上了赵高谦恭而温顺的脸。
中车府令兼管符玺事。皇帝命他下旨召诸公子及蒙恬回朝,他自然要让赵高来见他。
但是……
李斯并不喜欢赵高。
或许是同类相斥。同样从底层爬起,同样贪婪而狡诈,同样精通律法,擅长书法及文字……每每看到赵高,李斯心底都会不由得升起厌恶与警惕。因为和自己不一样,即使有着吕不韦的前车之鉴,为相多年,他仍做不到保持很多年以前卑下时的那种姿态。可赵高比他更能隐忍,更擅伪装。那副谦卑的模样……
“丞相可知,陛下此意为何?”
作为中车府令,皇帝的腹心侧近,赵高在有些时候有着比李斯更大的优势。即使嬴政比任何人都要擅于忍耐疼痛,甚至不惜赶走了最可能发现他身体异常的扶苏,但赵高还是察觉出了端倪。
而徐福的死则证明了他的猜测。
若是当年那颗所谓的仙药真的有问题,若是陛下的身体真的出了什么问题……赵高低垂下眉眼,想起那日在狱中听候行刑时的冰冷。公子胡亥天真纯稚,孝悌忠信,胡不可为秦王?
“汝何敢妄自揣度上意?”
李斯怒极。但他自己心里有数,这愤怒到底有几分是装出来的。
皇帝除谥法,不许朝外议政,更不喜旁人窥探他的行踪和想法。他为左丞相,有些事情该做怎样的反应,早已成了习惯。但是这并不表示他对于赵高的这句话就没有什么别的想法了。
陛下何意?
纵使陛下至今没有立太子,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陛下是属意公子扶苏的。
就连随口的一道旨意都表现得明明白白。唯有长公子在陛下心中有名字,甚至能排到蒙恬之前。而其他公子,同样是陛下的儿子,却只能得到“诸公子”这样笼统的称呼。有时候李斯甚至要怀疑,陛下到底记不记得自己其他儿子的名字。
兴许也就是长公子自己心中还有些忐忑。但作为秦朝上下为数不多敢于当面同皇帝陛下争辩之人,长公子潜意识里怕也是知道陛下对他的看重的。
几年前宫中传出消息,道长公子触怒陛下,而陛下果然也使公子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使之远离了作为权力中心的咸阳。
此事一出,不明所以者都天真地以为长公子或失上宠,却不想一想,蒙恬是什么人。
蒙氏兄弟可以说是皇帝陛下最信重的臣子。在陛下心中的可信程度,是他李斯也好,赵高也好,都拍马不能及的存在。
允许有继承权的公子同蒙恬接触,还给了他监军的这种名正言顺的身份。与其说是放逐,倒不如说是放权。更何况,蒙恬手中,还有大秦最精良的三十万兵马。
而此时,北方未定,陛下却突然召长公子、蒙恬还有其他诸位公子回朝,那么唯一有可能要做的事,便是册立太子。
是什么让陛下突然动了这样的心思?
若说是因钱塘君奉璧入廷,这完全没有必要。此事传出去,只会更有利于陛下的统治。
但如果……李斯深深看了赵高一眼。赵高奉命教导公子胡亥,与长公子并不如何亲近,若他日长公子继位,自然于他不利。毕竟身为内宦,即使有中车府令的官职,但他的一身权力地位依然只能依仗坐在皇位上的那个人。
但是,长公子即位,于他的利益就相符了吗?
李斯不会忘记长公子师从儒学大家淳于越,日后必不可能同陛下一般重用法家。而若要继续沿用前朝旧臣,也有蒙恬、蒙毅两兄弟一文一武。蒙家这般受陛下信重,却至今无一人位列三公,这未必不是皇帝留给长公子的施恩机会。
至于到时候请谁让位……
想想商君,想想吕相……哪怕长公子为人宽仁,李斯也觉得不能相信秦王的节操。
毕竟连秦昭襄王嬴稷在未继位前都被赵武灵王认定为无害,非要逼秦国迎立本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为秦王,结果最后有了长平之战。
也不知道赵武灵王若是死后有灵,会不会后悔?
不过,现在考虑这些都是空想。只要陛下不曾出事,等到长公子和蒙恬归朝,谁又能够违背陛下的意愿呢?
赵高也不在意李斯的无动于衷,毕竟他现在同样也没有什么筹码。想要说服李斯这样的人,不让他看到真实可得的利益是不可能的。
但是……仅停留在口头的警告就意味着李斯并不是不能争取的帮手。而心脏怦怦地跳动,仿佛在提醒着他一件大事即将发生。
这是他万万不能错过,一定要把握住的机遇!
以神仙之能,跨越紫府与咸阳的距离本该只是瞬息。然而此时,东华和尚青却被困在了一片迷障之中,就有如三十三天到紫霄宫前的那一条路,地水风火紊乱,四处布满了空间裂缝。
东华在第一时间祭出了东皇钟。
此时已经到了没有办法隐瞒身份的时候。若是没有东皇钟护体,以他现在的修为,根本不够资格在天道刻意制造的迷障中停留。
然而,仅有东皇钟却不足以让他们快速穿过这片迷障。
因为再怎样顶尖的灵宝,都需要其主人催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