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36 包租公的感觉(1 / 2)
我在1980有片原始森林No.236 包租公的感觉
有过被人尾随拦截的经历,王明远谨慎地将64式手枪从随身空间中取出装衣服袋子里,这才出了静悄悄的客运站,顺着街道,朝记忆中的青年路走去。
没走多长时间,就碰到早起出摊的商贩,蹬着三轮平板,拉着售卖的东西出现在街道上。
随后,整个明城像是被唤醒了一般,摊贩和行人渐渐地多了起来。
之前还只敢将摊子隐藏在偏僻巷道中偷偷出来朝着路人问上一句“吃不吃东西”的小吃摊主,现在已经有不少,敢直接在人流量较大的路口支起摊子,等着客人上门。
这年头,通讯并不发达,但一旦有任何新的指示,已然能如同燎原之火一样迅速扩散出来。
大概没有任何一个年头能比过现在人们对时事的关注和把握,凭的只是最简单的报纸、收音机、广播和街坊间的口耳相传。
为了生计,想要抓住一切机会的同时,又有些瑟瑟发抖。
可不像后世,所要了解的绝大部分东西,凭借一部手机就已经足够,然而,这样的便捷,全在游戏和短视频娱乐上了,很多人就只有一个态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在一个街口的小吃摊上,王明远吃了碗味道还不错的过桥米线,天已经大亮,整个明城开始了新的热闹。他上了一辆前往电报电话大楼的公交车,在去见周建军之前,还得确定一下他人在不在。
车速不快,新铺设的柏油路上,也没密密麻麻的各种让人不知所措的交通线条,有的只是二八大杠清脆的铃声。
公交车最大的问题,莫过于拥挤,随着上车的人越来越多,王明远这一百四十多斤的体重,在踮起脚尽可能给新上车的人腾位置后就被架空了,直到下车,才真正落下。
王明远一度担心,这车子会不会被人从内部给挤变形。
长松一口气,目送车子离开后,王明远进了电报电话大楼,找接线员接通了周建军办公室的电话。
“你好,明城农垦局!”
电话一通,王明远就听到了周建军熟悉的声音。
“周大哥,我是王明远。”王明远笑道:“什么时候有空,我又到明城看你来了!”
“你小子,上次没见到,过了这么久才又想起来一趟了,中午,直接去我那里,还记得路吧!”
“当然记得。”
“说吧,这次有什么事情,我看看能不能直接办了,省得来回跑!”
王明远微微一愣,这么直接的吗?
“倒也没啥大事,只是想找你弄个批文,你看啊,农产建设,各种物资的运输量不小,我想搞一辆卡车,用起来会比较方便些。”
“小事儿,去我家等着吧,我中午回来的时候给你带过来!”
“谢了,周大哥!”
电话挂断,王明远还有些懵懵的。
他是实在没想到,周建军竟然那么痛快地将事情给答应下来,也太顺利了些,原本还想着得费一番口舌,甚至要软磨硬泡的。
79年的时候,国内首次允许私人拥有汽车,虽然主要还是用于生产,但已经在公私汽车的严密壁垒上打开了一条缝隙。
真正的文件明示允许私人拥有汽车,还是在1986年。
在汽车方面的管控,现阶段其实是非常严格的,私人能拥有汽车的,都不是一般人。
刚从动乱中走出来的老百姓,一万个人中间也许都难得找出一个人会梦想能开上私家车的人。
事情办妥,看时间还早,王明远反倒没那么急了。
他在电报电话大楼里转了一圈,目光再次落到那些邮票上。
捡着好看的,年份久的,买了一批,准备离开的时候,眉头却又皱了起来。
接连给韩小玲去了两封信,哪怕这年头交通不便利,信件的传递往返,往往需要十多天,但过了那么久还没回应,说不过去啊。
总不可能没有收到吧?
再去一封?
稍稍犹豫后,王明远从柜台买了信笺,借了笔,写了第三封信:猪崽又长大了很多,菜园子里的菜涨势也很好。我和大伙在森林里建了农场,一切都很顺利……说好了搭伙过日子的,你走得悄无声息就不说了,竟然还不给我回信,信不信我直接杀到门上,把你给拎回来?
说实话,王明远实在没啥好写的。
只能暂时通过一些琐事,让韩小玲不至于在海城呆久了,澹了对张家坳的念想。
不过转念一想,写毛线的信啊。
这里是电报电话大楼,拍电报不是更快吗?发电报才是邮局的主营业务啊。
王明远将信笺揉成一团扔在一旁的纸篓里,去了拍电报的窗口。
说明来意后,工作人员给王明远开了一张表格,王明远在上面填写了韩小玲的姓名、地址及电报内容。
递上去后,工作人员又给王明远开了一张题头为邮电部电报报费收据:原来号数903,发往地海城,报类,字数八十三,发报月日五月二十号,报费:3.32元。
一个字四分钱!
一下子发那么多字,而且通篇尽是废话,发报员愣愣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