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34 小轰动(3 / 3)

加入书签

酒席的主厨不出王明远意料,就是白启东白大厨。

上一次和王明远赌斗后,他的性子收敛了很多,加之李海波是王明远朋友的身份,他没道理不来,还想着能见上王明远一次呢。

四道菜不光美味可口,还个个都有着美好的寓意:大红肉表示红火喜庆;酥肉谐音“思肉”,有友好、相好之意;百合圆子暗含百年好合;煮粉丝则寓意福寿绵长。

至于其它四碗,则可以自由搭配,常见的有莲藕炖排骨,酸辣鱼、木耳炖鸡,肉汤竹笋等等。

用的都是地道的食材,做出的也是地道的乡土味。

不得不说,白启东在这方面,还是很有一手的,王明远也吃了个心满意足,有了一种别样的感受,这不是在大酒店能体味得到的。

操持完中午宴席的菜肴,白启东还特地找王明远聊了一阵,主要还是想问问王明远从《山家清供》那本古籍中看出什么门道没有。

王明远也不隐藏,直接将这古籍记录的是闽系菜肴,并且不少是农家山菜的事情告诉了他。

得知这个消息,白启东不由松了口气。

他心头沉重的包袱被卸下,整个人都轻松了很多。

他现在算是明白,为什么自己祖上能凭借这古籍成就名厨的名头,而他自己却只是得了些皮毛了。

地方换了,口味不同是其一,关键是不少食材也不容易找到,而且,里面记录的一些古怪的食物做法,味道光想想,都知道不会太美好。

晚上吃过晚宴后,王明远找到李海波,准备离开。

李海波专门送了老远,临分别之际,递给王明远一张信笺,上面统计着想要购买这套床品的人,略微数一数,有十八个之多。

这还只是半天功夫,就有十多人做出了决定,加之买到的人宣传出去,王明远相信还会有更多的人想要购买,需要时间发酵。

嗯……十八套,很合适的量。

事实上,他很喜欢这种能快速出手的买卖,相当于别人下了订单,自己这边一到货,就进行交接,省得带着到处跑。

关键是干脆,不用耽搁太多时间!

辞别李海波后,王明远返回旅社的时候途径电影院,看到今晚播放的是《上甘岭》后,原本想着去旅社花上一块五住到半夜稍作休息的,仔细一想,倒不如花上两毛五看场久违的电影。

这电影,小时候家里有影碟机的时候,他老爸经常看,一转眼,感觉已经过了很多年头了。王明远买了票进了电影院才发现,自己居然是个很怀旧的人。

就这么混到了半夜,王明远才找个僻静的地方,传送至明城客运站。

万幸,明城中心客运站此时只有零散的几个人,王明远的出现,并没有什么人注意。

身为一个在明城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人,王明远很难想象,此时的明城竟然如此破旧,还不如那些在现代和四周的高楼大厦相比显得格格不入的城中村。

土木结构的两层瓦房依占了城市建筑的半数,也有不少砖房,但大都低矮。

放眼所看,超过十层的楼房,都屈指可数。

现在可不像2023年那样灯火辉煌,繁华一片。所能看到的只是稀疏的灯光,更多的是黑暗。

夜里显然是不能到处乱逛的,王明远直接去了客运站旁的招待所。

谁知,他运气不好,招待所已经住满人了,只能寻找另外的招待所。

给出来应门的老头递了支烟,请他指点,老头倒也细细给他说了几个位置,最近的估计都得走上半小时。

没办法,总不能在外面呆上一夜吧,只能硬着头皮去找。

出了客运站范围,王明远按照老头的指点,顺着大道一直走,只是弯来拐去,没多久他就开始有些摸头不着脑。他完全找到那些记忆中的标志建筑。

狭小黑暗的巷道,他是不敢乱钻的,只能顺着大道走。

偶尔能看到有人骑着自行车匆匆路过,时不时还能看到几个蹲在路灯下看书的青年人。

只是,他越走越觉得不对劲,感觉自己像是进了个迷宫,不得已,他只能返回,找了个在路灯下苦读的青年,问附近招待所的位置。

谁知道,青年只是抬头看着王明远,眼中充满警惕,到最后回了一句:“不知道。”

不知道?

怎么可能不知道,这分明风是不想说。

不得已,他只能继续前行。

偶尔有路人从旁边经过,王明远也试图拦下询问,可是这些人,要么就是远远地绕开他用更快的速度离开,要么直接就硬邦邦地甩下一句“不知道”走人。

这让身为明城人的王明远都开始怀疑这座城的热情招牌是不是缩水了。

就在他顺着街道往前走了十数分钟,招待所、旅社没找到,反倒是身后多了三条尾巴的时候,他就明白为什么没人愿意搭理他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