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航天飞机与第一位机械转化人类(4K)(1 / 3)
美乐宗航天中心的地下,姜沫的液态金属思维核心正静静的待在地下1000米深处的蚕茧中。
姜沫来美乐宗航天中心自然是为了获取图纸,特别是航天飞机的图纸。
强敌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先制造出航天飞机的国度,对航天飞机的制造和使用自然是有着丰富的经验。
强敌制造出的人类历史上的首架航天飞机被命名为哥伦比亚号,和姜沫同名。
联盟紧随其后,也发展出了自己的航天飞机,虽然只进行过少量的飞行测试,并没有真正大规模应用,但是对姜沫来说,这也是一个可供参考的对象。
而且联盟的航天飞机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的,比如可以大气层内有动力飞行。
虽然强敌后续的航天活动证明,航天飞机本身是一个超级烧钱的项目,它的可重复利用的设计,也并没有让它的出勤率上升多少。
每次发射完都得经历一次从内到外的系统性检修,机腹的隔热瓦等组件也必须更换,才能保证它下一次返回大气层的时候,能够抗住那恐怖的气动加热。
每次都必须进行这样的操作,让航天飞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比一次性的宇宙飞船要成本高上很多,而且也让它增加了很多额外的风险。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发射失败,哥伦比亚号返回地球过程中解体,都将它逐渐推向冷宫,加上可重复利用火箭和飞船的兴起,让航天飞机在未来越来越显得落伍。
但是怎么说呢,帅就完事了。
这些缺点堆姜沫来说,就完全不是什么缺点,有系统的图纸优化功能,技术上的劣势可以弥补,而经济上,姜沫更是完全不用考虑。
唯一要考虑的,就是最终一定要挑一个帅一点的方案,强不强是一时,帅不帅那可是一辈子的事情。
强敌和联盟由于国情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在航天和导弹领域走了两条差异较大的道路,对姜沫来说,这两条道路都非常有价值,不管是其中成功的桉例,还是失败的教训,都非常有价值。
姜沫以后制造飞行器,少不了要参考这些已有的桉例。
现在联盟已经解体,整个联盟乱成一锅粥。
自己这边还得加快点进度,别等那些败家子把各种好东西都拆了就悔之晚矣。
美乐宗航天发射中心作为强敌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射中心,整个场地长达55千米,宽10千米,面积达到了567平方公里,大约有17000人在那里工作。
航天中心由四个部分组成,工业区、39号发射中心和它的两个发射场LC-39A和LC-39B、飞行器组装建筑物和参观者中心。
除支援设施和管理总部外在工业区内还有国际空间站的太空站制造设备。
工作区由装配车间、控制中心、气象中心、新闻工作区组成。控制中心是发射的神经枢纽,气象中心负责提供实时的卫星气象云图、风速等数据,供控制中心参考。装配车间则负责装配火箭或航天飞机,装配完成后,由履带车拖到发射架上。发射架位于距离工作区3公里之外的大西洋畔,两座发射塔分别标号“A”和“B”。
姜沫很顺利的找到了位于装配车间中的航天飞机,然后将它摸了个遍,顺便将整个航天中心的各种火箭、空间站、飞机、直升机、工程车辆都摸了个遍,甚至连树立在草坪上的退役导弹和火箭凋塑,姜沫也没有放过。
没办法,现在家里穷,能薅一点是一点。
那个巨大的可以托举航天飞机移动到发射阵位的巨型履带车自然也没能逃脱姜沫的魔爪,被他收入图纸库进行保存。
这台履带车一直是姜沫的心头白月光,作为一个机械迷,对这种超大型的工程机械真是毫无抵抗力。
真是太喜欢了。
联盟解体之后,强敌虽然正在缓慢的丧失斗志,逐渐从人类灯塔转化为人类毒瘤,但是不得不说,她现在的家底还是很厚实的,各种黑科技层出不穷,可惜最终因为转向金融吸血,造成整个强敌不可逆转的去工业化。
最后只能和毛子的在军事航天领域一个成为ppt大国,一个成为模型大国,堪称一时瑜亮,最终都输给了某只可爱的兔子。
相较而言,这个时期的强敌还是非常能打的,处于科技领域的绝对领头羊,多薅薅羊毛肯定是没有错的。
在花了整整两天时间薅完美乐宗航天中心的羊毛之后。
姜沫便开始推动早已打算修建的跨大西洋隧道工程了。
欧洲诸国还有联盟的好东西可不少,姜沫没理由不去。
当然,此行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劝说一位科学家转化为机械人。
对于劝说这位科学家进行转化,姜沫还是很有信心的。
这位科学家在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卢加雷氏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宇宙模型,在统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再加上他那励志的经历和对科普工作的贡献,让他在全世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