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比程惟懂技术(1 / 2)
师姐离京之后,林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自家cto那里检查“万里出行”app的开发进度。
他没有搞什么莫名其妙的突然袭击,提前跟王恺约定好时间之后准时抵达,在那里见到了整个技术团队。
这里面除了王恺是他跟师姐一起面试的之外,剩下的他只看过简历和资料,今天还是头一回打照面,所以大家免不了相互介绍一番。
整个团队人不算很多,当时王恺报过来名单的时候林一已经看过,差不多将将足够满足开发app的需要,并没有大手大脚地多要名额,可见这个cto做事还是有分寸的。
这套班底大部分都是王恺原先在熊厂的手下,当然王恺也没有真的把自己老东家的墙角挖塌。
以熊厂的人才和技术储备当然不至于对业务有什么影响,何况他还是留了些种子的,并且又从别的地方补充了一些人手。
总之呢,林一对于这个团队大体还是满意的,对于一个初创公司来说可以吹一句“技术力量雄厚”了。
林一认真地记下了他们各自的名字,在这个发展阶段老板还是应该对每一个员工都了如指掌的。
至于他们对于林一的印象,暂时还只有“特别年轻”这一条而已。
相互认识之后,林一开始关心起正事儿,其他人继续干活儿,王恺则向他汇报这段时间的进展。
林一边听边观察着其他人的工作,其实他跟王恺一直保持着电话联系,所以开发进展的大体情况全在脑子里呢。
这回来看了之后更加放下心来,码农出身好歹在这方面不会被忽悠。
作为一个老板,第一次见手下人的时候理当有所表示,特别是这帮人最近为了赶工期已经肝了很久,所以林一康慨地大手一挥:
“晚上吃夜宵,我请客!”
“哦!”
手底下人全都发出了雀跃的欢呼,只有王恺推了推眼镜表情平澹,不过也没有表示反对。
他心里已经默默做了决定,反正工期是林一自己定的,今天吃夜宵浪费掉的时间,只能让这帮人明天再加班赶回来。
吃夜宵的时候气氛就比在王恺家里热烈一些,毕竟熬一个月每天写代码消耗还是很大的,出门透透气也好。
结束之后,其他人各自散去,林一则和自己的cto一起漫步在午夜的街头。
他先是慰劳了一下:“这段时间辛苦了,不光把队伍拉了起来,开发的进度也没有落下,现在我很确定自己和师姐当时没有找错人。”
王恺不至于因为这两句话就得意忘形,只是简单回复:“应该的,我向你承诺过,绝对不会耽误产品预定九月初的上线时间,你今天看下来还有什么意见吗?”
“暂时没有了。”
林一摆了摆手示意他不用太紧张,“我相信我们这款产品已经超过了上线之后的第一个竞争对手,目前京城市场的领头羊,也就是都都打车。”
他想到了什么好笑的事情,于是向王恺分享起来。
“据我所知,去年都都打车创业的时候,因为程惟是a厂的销售出身对技术一窍不通,自建团队又花钱,所以找人把app的开发外包出去。”
“结果他辛辛苦苦等了两三个月,最后拿出来的成品,发现居然只有50%的响应率。”
“最尴尬的是,当时程惟为了争取政策支持去给京城的交通委领导做宣讲,演示的时候手机却没有响,直接冷场了二十多秒差点下不来台。”
林一想象了一下那个场景,都替程惟尴尬得慌。
嘲笑了两声之后才接着说道:“所以后来程惟再出去做app演示的时候,至少要带两只手机,哪只响了就拿哪只。”
王恺听完也笑:“这种产品是找的哪门子外包做的,就算是李菲菲教授的研究生也不敢拿这种东西出来交差的,听起来像是被骗了钱啊?”
林一给他揭开了谜底:“程惟本来还以为这效果是正常的,直到后来才知道,他花了八万块钱买到的app,都都打车的第一个版本是由一个中专老师带着十几个学生搞出来的。”
“嗯,准确地说不到八万,因为产品不满意他把最后的尾款给扣了。”
王恺虽然也在听故事,但他职责所在还是更关心技术本身。
“那都都打车现在的版本应该是后来重新做的吧,我们动手之前专门研究过,没有那么大毛病。”
林一点点头告诉他:“后来程惟找了个靠谱的cto,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通过应用内更新把整个app的架构都重新搭了。”
“这也是为什么他比我们早了一年时间,我还能有信心在产品上不比他差的原因之一。”
他转头看了眼自己这个:“程惟找来的人叫张搏,跟你一样也是熊厂出身,之前认识吗?”
王恺摇头:“不认识。”
林一没再多问,贵为三巨头之一的熊厂已经是个巨无霸了,员工众多相互之间不认识也很正常。
他乐观得说:“我想虽然已经过去了一年的时间,但早期版本的bug未必没有遗留在那里,我觉得我们的产品上线之后应该是能超过他们的,你有信心比你的前同事做得更好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