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一只手能打五个朱瞻基(1 / 3)

加入书签

,大明:三朝帝师,从永乐开始

“殿下,指挥使!”

偌大的西山还是有人认出来朱瞻基的,高武在回军营的路上远远的就看到了苏泽,等看清了苏泽身旁那个是皇太孙的时候,高武连忙带着人上前见礼了。

其他人也许不认识朱瞻基,可高武本就是东宫出来的,自然是能认出来的。

苏泽点了点头没说话,朱瞻基看着眼前的高武好半天才认出来是谁,不过他的脸上并没有喜色,反而皱眉训斥道:“你怎么回事,别人都在训练,你为何在外,让你来镇国卫是为了让你帮衬着苏指挥使的,不是让你来摆架子的。”

“别以为是东宫出来的人就能如何,这里是军营,不是你摆架子的地方!”

朱瞻基还真差点忘了他还派了人来镇国卫呢,高武以前就是他的亲卫,自从镇国卫建立之后,他担心苏泽没有人手用,于是打发了高武来镇国卫。

这下倒好,别人都在军营里好好操练,唯独他派来的人不操练,在外面瞎转悠,这让他觉得有些没面子。

高武也不为自己辩解,连忙单膝下跪,低头不语,作为东宫出来的老人,对于他来说,朱瞻基的话就是圣旨,身后的其他人也纷纷单膝下跪。

苏泽此时插话道:“别误会,他们是得了我的吩咐,白天去学校教孩子去了。”

朱瞻基不解的望向苏泽,苏泽摆了摆手让高武等人先回军营,不过没人动弹,直到朱瞻基发话了,高武等人才起身,等到苏泽和朱瞻基走远后,才继续下山返回军营中。

苏泽微微撇了撇嘴也没在意,而是解释起了为何要让高武等人放下操练去学校教孩子。

“你也知道,我不是在西山这里也开了一所学校吗,主要是方便那些工人和农户的孩子读书。”

“可光会读书写字身体素质也要跟上,我大明的读书人不但要文能安邦,还得要武能定国才行,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

“清风县那边以前都是我的那些家丁负责的,西山这里既然有镇国卫在,索性就让镇国卫抽时间帮忙了。”

其实说白了,就是军训,和后世一样,在开学的时候进行为期一周至一月的军训,清风县早就开始施行这种教育方式了。

军训的好处自然不用多说,军训能使得学生的政治素质得到提高,使学生心里素质和意志品质得到了磨砺。

还能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了增强,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得到弘扬,培养学生组织纪律观吃苦耐劳的品质。

总的来说就是能能够锻炼身体,磨练意志,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不过和朱瞻基解释倒是要换一种说辞,苏泽措辞一番接着说道:“教育要从孩子抓起,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

“人都有生老病死,谁也不例外,任你是王侯将相还是贩夫走卒,终究都会老,都会死,那么下一代的教育就尤为重要了,那些孩童才是我大明未来的希望所在。”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国家危难之际,需要有人能站出来,你大可以试想一下,当我大明所有的读书人拿起书笔能治国,放下书笔可以提刀上马,我大明会瞬间多出一批可用之人,一万人的军队不足以为惧,那么百万,千万呢。”

“瓦剌人就是如此,瓦剌人在年少时就已经能提刀上马了,成年的就可以进入军队中,我大明也需要如此,和平时强身健体,战乱时提刀上马保家卫国。”

“甚至日后大明所有的私塾也好,学校也好,都应该施行这样的教育方式,不求让他们能提刀上马,只求强身健体便足够了。”

“如今大明的读书人,不说全部,起码九成九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别说让他们提刀上马了,估计跑两步就气喘吁吁了。”

“若是有朝一日,我大明被外敌入侵,这些读书人能干嘛,比谁跑的快吗?”

苏泽摇头叹息,对大明的教育十分的嫌弃,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一个个只知道纸上谈兵,别说让他们提刀御敌了,跑两步都累的够呛。

大明需要的是于谦,王守仁这样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读书人,而不是那些一个个只想着升官发财娶老婆的读书人。

若是大明多几个如于谦,王守仁这样的读书人,大明也不会二百七十六年而亡了,不说多了,至少能延命百年不过分吧?

于谦和王守仁都是狠人,大明朝苏泽佩服的读书人没几个,其中于谦是他的偶像,北京保卫战于谦于少保是立了大功的,可不是什么孙氏的功劳。

王守仁也是个狠角色,宁王叛乱,皇宫里的朱厚照都还没反应过来,他三下五除二就给摆平了,牛的不行。

苏泽也不指望大明的读书人都和于谦王守仁一样,毕竟编数历史上,于谦和王守仁这样的也没几个,可好歹得把身体素质给提上去吧。

不是苏泽吹牛,他一只手能打十个翰林,就是如此自信,自信男人最有魅力了!

苏泽盲目自信,朱瞻基则是狐疑的看了苏泽一眼,他忍了忍还是没忍住,吐槽道:“苏兄,你一个整天睡觉睡到日上三竿的人,怎么好意思嫌弃别人的。”

朱瞻基很鄙夷,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