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大明未来扩张的策略(2 / 4)
还有就是大漠太穷了,那些游牧民族在苏泽的眼里就是一群穷鬼,榨干了都榨不出几两油,要是不穷他们也不会三天两头南下大明打秋风了。
大漠荒芜,不适合种植,就算打下来了还得警惕那些草原上的穷鬼来骚扰劫掠。
倭国和朝鲜等地则不同,土地相对来说肥沃一点,可以种粮食,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打下来那是好处多多。
可惜整个大明没多少人在意这些,就连朱棣都是一门心思打瓦剌,其他人则是一门心思想着关起门来过日子,丝毫没有远见。
打下了瓦剌又占不住地盘,难不成让大明百姓都去大漠养牛马?
关起门来过日子也不行,你闭关锁国,别人积极进取,随着时间的推移迟早还是会走上历史上的老路子。
历史已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诉了我们,落后就会挨打,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所以往外扩张是有必要的,可要注意方针和策略,得奔着好处去,而不是和无头苍蝇一样。
苏泽走在东宫的路上想到这些颇有中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他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的太远了,远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能赶得上的。
此时西方还在文艺复兴的萌芽阶段了,大明已经准备开始殖民了,就问你怕不怕。
等到摆平了周边国家,积累了足够的资本,探索出来了航路,大明就要走在整个世界的前头,开启轰轰烈烈的大航海时代。
什么葡萄牙,法兰西,都跟在我苏泽后面吃屁吧,到时候老子带着坚船利炮打开大鼻子们的国门,惊呆那些大鼻子。
虽然还不知道西方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不过苏泽觉得有燧发枪和火炮的存在,只要大规模武装下来,大明军队在这个时代应该是所向披靡的。
再说了,他三年搞出了燧发枪,谁知道他十年之后搞出来什么高科技,科学将会率先在大明这块土地上萌芽,迅速发展壮大,等到科学昌盛之时,大明的变化一定是日新月异的。
没办法,谁让苏泽有外挂,牛顿还得被苹果砸一下才悟出来万有引力,苏泽拿来就能用,都是现成的,他不需要走弯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剽窃前人的成果就是了。
苏泽想到这里库库库的笑出了声,虽然现在八字还没一撇,他连倭国都没打下来,但这不妨碍他做梦。
当然,有知识不等于有技术,大明的科学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那都是后话了。
陪着苏泽的朱瞻基看到苏泽走着走着笑了有些诧异的问道:“苏兄,你笑什么,你听我说什么了吗?”
苏泽敷衍的点头道,“听到了听到了,你说就是了。”
朱瞻基停住了脚步,神色古怪的看着苏泽说道:“你真听到了?”
苏泽见状有些迟疑道:“我是该听到还是不该听到。”
他听到个屁,他光做梦去了,压根就没听到朱瞻基说什么。
朱瞻基有些无语的说道:“我说你觉得是儒学更适合大明科学更适合?”
苏泽挑了挑眉觉得有些奇怪,不明白朱瞻基为何突然提起这个。
“为何突然说这个?”
朱瞻基叹了一口气说道:“没认识你之前我倒是挺喜欢儒学的,可认识你之后学到了很多新奇的知识,愈发觉得儒学于国无益了。”
“仁义礼智信是要讲的,可这样教出来的读书人其实有些.......”说到这里,朱瞻基不知道如何形容。
苏泽也没催促,停下脚步耐心的听朱瞻基讲他自己对于儒学和科学的感悟,见朱瞻基欲言又止,苏泽用眼神鼓励他,讲出来,想说什么就说好了。
朱瞻基犹豫半响说道:“具体我不知道怎么形容,可是我觉得比起儒学,大明此时需要的是科学这样能使国富民强的学问。”
“读四书五经出来的只懂得仁义礼智信,可他们不懂农事,不懂经济,不懂工业,说是治国安民,可我没看到他们是如何治国安民,经世济民的。”
“这一点科学很好,就比如苏兄你在清风县成立的农业研究所,里面的那些人虽然可能不懂儒学,可他们研究出能让粮食增产的办法,培育出更多的粮食品种,我觉得这些人比那些只知道空谈的读书人要对大明更有帮助一些。”
“整个大明有多少个县城?可是如清风县一般的县城又有几个?”
“一个都无,我想清风县之所以如此富足,科学还是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的。”
“苏兄你也说过,那什么玻璃,肥皂,水泥都是科学的力量,那么是不是因为有了科学所以清风县才会如此富足呢?”
“不止如此,科学能让粮食更高产,能让工匠的技术更加精湛,能让火器更加发达,而在儒学上面我看不到这些。”
“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科学与儒学哪个更好,那些大儒和读书人在我看来更像是学者,清风县的那些科学门人在我看来才是真正治国安民的人才。”
“因为他们能让百姓生活的更好,能让大明越来越富足,越来越强盛。”
“所以我在想是不是大明的官员都换上那些有真才实学的科学门人,大明未来才会更加强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