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大明离开了你们照样转(1 / 2)

加入书签

王莽只是篡权,而不是推翻前汉。

而朱元章则是推翻了元朝,元朝的封建贵族经历了大清洗。整个中原大地死了几百万人,血流漂杵,那些贵族势力的人死了一大半。

甚至有些旧的封建贵族直接被灭族,新的封建贵族还没成长起来。

朱元章牢记着秦宇给他说的那句话,新王朝建立,是把土地收归朝廷所有的最佳时机。

而且还有一条理由,为朱元章实行公田制最终成功提供了可能性,那就是朱元章可以用比王莽更强的手腕。

王莽篡权,背后靠的是封建贵族的支持,他实行公田制触犯了支持他的贵族的利益,就会众叛亲离。而朱元章身后没有封建贵族支持,他靠的是兵马把天下打下来的。

朱元章背后的底牌,是那些淮西将领,是他们手底下的兵马。

如果那些还没有成长起来的封建贵族不听话,他可以杀之。

再者,王莽是篡权,被万民所唾弃,不得民心。而朱元章则是从外族手中恢复了汉家天下,在百姓心中威望很高,深得民心。

王莽是在没有任何成功条件的情况下实行的公田制,而朱元章实行的条件非常成熟。

不过这几个理由,显然是不能和大臣们明说的。

“皇上,篡逆之贼王莽,的确没法和皇上相提并论。”此时,李善长又说道,“不过王莽新朝的败亡,就已经足以说明公田制是弊端丛生,不可效彷。”

“请皇上取消这条新政。”

“王莽的新朝就是前车之鉴。”

“请陛下三思啊!”

……

看到中书省丞相李善长出来说话了,群臣彷佛找到了主心骨,纷纷说道。

李善长刚才那句总结性的发言,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理由,只是简单的和王莽的新朝类比,没有营养,群臣也说不出公田制的具体弊端在哪里。

这一点,已经被朱元章敏锐的捕捉到了。

心中冷笑:你们都站出来反对,还不是因为把土地收归朝廷,动了你们所有人的利益?

现在是朝廷上下集体反对,竟然没有一个支持他的。

朱元章此时,已经体会到了当独夫的感觉。

当年雍正实行新政的时候,朝廷上下几百人集体辞官相威胁。他当时孤独站在朝堂上面对众臣,估计也和朱元章现在的感觉一样。

众叛亲离。

触碰到朱元章的眼神,瞬间,嘈杂的朝堂,又安静了。

“请皇上收回成命,摒弃已经被世人所遗弃的,篡逆之君的王莽的弊政,让朝堂上下君臣一心,”此时,一名叫做顾济时的大臣站出来道。

他本不想站出来,但有人让他站出来。

让他站出来的是他的上峰,上峰只需要使一个眼神就够了。要是他敢不听话,下场会很惨。

在大家都不敢忤逆皇帝的时候,炮灰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好,好!”朱元章道,“好一个君臣一心。来人,拖下去,斩!”

像这种把私田改为公田的重大举措,不流点血显然是推行不了的。皇帝杀人,有时候并不是因为好恶,也不因为对方犯了罪,而是非杀不可。

朱元章这么做就是想告诉群臣一个道理:

王莽离开了支持他的那些贵族,新朝无法运转。但大明朝离开了你们,朝廷照样转。

眼睁睁的看着顾济时被拖出去斩首,巅内巅外的文武大臣一个个战战兢兢,不敢说话。人群心中已然明白,谁要是在这个时候反对,谁就是下一个顾济时。

朱皇帝杀伐果断,想杀谁就杀谁。

所以皇帝的决策,最好还是不要反对。

大明天下,目前还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

他们不是王莽时期的王公贵族,左右不了大明政局。

就算皇帝把所有文臣都杀光,再换一批就行了。

能让朱皇帝忌惮的,估计就只有所有淮西武将都联合起来反他。但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淮西将领中大多数都是他的心腹,都是他的义子义侄,对其忠心耿耿。

“还有谁站出来反对咱?”朱元章澹澹的道,“大胆一点,或许这又是你们青史留名,一次难得的机会。”

群臣闻言更加惊惧,上次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汪磊被诛了九族!

最关键的是汪磊后来并没有青史留名,而是一群文臣给卖了,现在坊间都说他鼠目寸光,差点误国。他和他九族,算是白死了。

不但没有留下美名,反而留下了骂名。

……

“皇上。”就在此时,刘伯温站出来说话了。

“伯温,怎么,你也想反对咱把土地收归朝廷所有?”朱元章问道。李善长胡惟庸那些人想反对,都是把手底下的喽啰推出来,而他却是自己站出来。

“不是,臣只是想讲述一件史实。”刘伯温道,“王莽当初施行公田制的时候,一位叫区博的大臣,面谏他说:井田虽圣王法,其废久矣……虽尧舜复起,而无百年之渐,弗能行也。天下初定,万民新附,诚未可实行……意思是说按照新朝当时的情况,就算是尧舜复生,也实现不了他推行的公田制。因为当时是天下刚刚安定,百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