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开放贸易和掠夺海外(1 / 2)
“不然。”秦宇说道,“商人对国家的意义很大。”
“有何意义?”朱元章像是个好学的学生,虚心向秦宇请教起来。
“简单的举个例子吧。”秦宇说道,“假如北方大面积种植西瓜,因为种的人太多了,导致几万斤西瓜烂在地里也没人买。于是,那一批的西瓜价值就等于零。甚至是负数,因为烂掉的西瓜还不好处理。”
“就在这时候,商人出现了。”
“商人把西瓜转运到炎热的南方,假如一斤西瓜卖一两银子,我是说假如价格细节不必跟我杠,几万斤西瓜就能卖几万两银子。”
“这时候,商人的价值就完全体现出来了,经过他们的商业活动,就把原来一文不值的东西,转化成了几万两银子的社会价值。”
“不错。”马皇后说道。
秦宇举的这个例子,浅显易懂,只要不是二傻子,都能听得懂。
朱元章听了心中暗自诧异:这么浅显的道理,应该有人能想出来呀。可为什么历朝历代的人就是不懂呢?就连圣人都不懂,真是奇怪也哉。
古时候没有任何人重视过商业,到了清朝,还有皇帝闭关锁国。
“秦先生说的这个道理如此浅显,然而历代帝王都没有看到商人的重要性,难道难道古代的帝王都很愚蠢?圣明如唐太宗,汉武帝都是如此?”朱元章还是没有忍住,问道。
“这个问题……我倒是没有想过。”秦宇思考了片刻,道,“大概是因为……”
“原来是这样。”朱元章听了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马皇后道。
“简单的说,商贾在社会上,起到的是资源调配的作用,能让社会资源利用最大化,价值最大化。”秦宇道,“商业行为能让社会生产出来的东西,全部物尽其用,如果生产出来的东西,不能合理利用,生产了等于没有生产,反而浪费了社会资源。”
“比如某地生产的粮食太多,不能转运到其他地方利用,放在谷仓里烂掉,就等于土地没有产出那么多粮食。”
“我们再把一个社会,比作外界大自然。种田的有点像那些植物生产者,不司生产的管理阶层是消费者,那么商人就有点像分解者。”
“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地体现自身的分解作用,把复杂的有机物质逐步分解为,植物可以吸收的无机物。”
“分解者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商贾也是百姓和管理层之间的桥梁。其分解酶就是一样东西——钱。”
秦宇这最后一个比喻,二人都没有听懂,
都瞪大了双眼:太深奥了!
虽然没有听懂,但他们还是明白了商贾的重要性。
商贾,其实并非像他们之前想象的那样,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看来,历朝历代重农抑商,是错误的。”朱元章道。
“你现在才知道啊。”秦宇道,“看来你的古代史水平,也不怎么样嘛。”心想陆家村的落后导致他认知的落后,外面随便找个人,都知道古代重农抑商是不正确的。
“鄙人不才,以后还得向秦先生多多请教。”朱元章道。
“请教不敢当,大家谈论着玩而已,打发无聊的时间。”秦宇道。
“刚才我们说到拓展海外市场……”朱元章提醒道。
“是的,古代拓展海外市场,可以极大缓解人口过多粮食不足的问题。”秦宇道,“让商人从国外购买粮食过来,把丝绸瓷器等产品卖出去,这样一下就把社会给盘活了。不但增加了和世界各国的生活文化交流,还可以从吕宋岛,引进高产的红薯过来。”
“红薯可是一个高产,且营养丰富的农作物,有了这东西,百姓不怕吃不饱。”
“闭关锁国的封建王朝就是一潭死水,死水迟早会发霉发臭。而开放贸易的王朝就是活水,让清泉流进来,让陈腐的水流出去。”
“显而易见,活水才能养得活鱼儿。”
“秦先生说的太对了!”朱元章道,“能把一切的历史问题,说的这么浅显易懂,不简单。”
“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大道至简吧,秦先生已经完全做到了。”马皇后感叹道,“虽然大道至简,可偏偏就是有些人不明白。”
“不过大道至简也有不好之处。”朱元章道。
“哪里不好了?”马皇后奇怪的问道。
“那就是唬不住那些半桶水的人。让他们一下就听明白了,他们会下意识的觉得原来是这么的简单,我也懂,秦先生其实没什么了不起的。”朱元章道。
“和这些二货计较干什么?”马皇后道。
“自古以来自以为是的人多了。”秦宇澹澹的道,“他们只服那些听起来就很高大上甚至他们听不懂,实际却没多大意义的东西。”
“另外开放贸易起效的时间有点长,有点舒缓。”秦宇道,“还有比开放贸易起效更快,更直接的办法。”
“我想知道更快,更直接的办法。”朱元章道。
“那就是掠夺海外财富。”秦宇道,“上次我不是给你画了一张世界地图吗?你应该看到,这世界非常之大。华夏只占世界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其余的十分之九的土地……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