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臣弟心中,皇兄最重(1 / 2)
昭王的态度很坚决,皇帝要立谁为太子都行,唯独不能是璟王。
皇帝眉头一皱,他很清楚昭王说一不二的性子,他说了不同意就是不同意。
“阿昭,皇室立太子历来都是立嫡立贤,朕膝下没有嫡出皇子,那么就该在所有皇子中挑选最贤能的人为储君,小九才能德行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为何不能立他为太子呢?”
皇帝试图用皇室里太子的原则劝服昭王,但是这并没有什么用。
“有其母必有其子!”昭王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冷冽,如冬日里寒风,冰冷的刺骨。
“有什么样的母亲,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即便是外在表现地多好,都掩饰不了内心的虚荣卑鄙。”
皇帝知道他是在说谁,心中焦急如焚,“阿昭,事情并不是你想的那样……”
他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昭王打断,“皇兄!你若是喜欢璟王,让他荣华富贵一生,臣弟没有意见,但是太子人选关乎江山社稷,他,夏侯明璟,绝对不行!”
语气越发的坚决,坚决到没有商量的余地。
“唉……”皇帝重重地叹了一口气,“阿昭,朕心头很难过,因为朕无法劝住你。这么多年了,你们谁都不退让,只要你在京城,小九就绝对不会回来,朕有时候一年到头都见不了他一次。而你呢?则是只要一提到小九他们母子,你就变了脸色,朕每每在你面前提起他们,都是小心翼翼,生怕惹你大怒。”
昭王嘴唇微抿,皇帝虽然是他的兄长,但是首先是个皇帝。皇帝本该是手握生杀大权,何须在旁人面前小心翼翼,但是皇帝在他这个弟弟面前,总是要顾及他的情绪,连说话都要小心翼翼。
看着皇帝眼角的细纹,额头上皱起的纹路,昭王
的眼眸中闪过一次愧色。皇兄总是这样包容他,哪怕是他发脾气,皇兄也是用最温和的语气劝慰他,在他面前,皇兄从来都不是皇帝,只是他的兄长。
“皇兄,臣弟并没有拦着不让他回来,他想要回来,随时都可以。他也是我夏侯家的儿郎,臣弟并非是容不下他。”昭王说话的语气软了下来,虽不是温声细语,但是也不似方才那般凌冽。
闻言,皇帝一声叹息,“你们俩的性子都是这般固执……”
“罢了罢了。”皇帝连连摆手,“今日你刚回来,朕也不该说这些。阿昭,朕急着召你回来,是因为边关之事。你也看看到折子了,边关的战况不是很好,朕很担心。”
这些日子,皇帝没少为了边关的战事烦心。
“北戎猛攻边关,现在边关已经失了三座城池了。虽说行军打仗,不该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可是接连败仗,没有胜绩,朕担心,曲易只怕顶不住了。”皇帝的眉头紧紧皱起,接二连三的败仗,士气会大受影响,若是主帅能力再敌不过对方,那情况就会更加危险。
“皇兄,臣弟以为您的担心是多余的,曲易为人忠诚耿直,他若是真的没有办法打赢对方,他也定会请折子求支援的,但是他到现在为止都没有上过这样的折子。”昭王正色说道。
曲易是昭王一手提拔上来的人,他相信曲易。
皇帝若有所思,“你的意思是,曲易已经有了筹谋,只是在等待时机?”
昭王点了点头,“臣弟看过这些日子的战况,虽然没有打胜仗,但是也守住了余下的城池,先守后攻,这是用兵的原则。曲易是难得的帅才,皇兄应该相信他。”
听了昭王如此说,皇帝的神色稍微缓了缓,面上
也终于露出了一点笑容来,“朕相信他,不过,相比于旁人,朕更相信你,只有朕的亲弟弟才是最让朕放心的。”
说时,皇帝还轻轻拍了拍昭王的肩膀。昭王不禁想起了年轻时候,他第一次从战场上得胜归来,皇兄也是这样拍他的肩膀,满脸的欣慰之情。
“这么多年过去了,皇兄对臣弟还是一如往昔。”昭王温声笑道。
自古以来,皇家无兄弟,即便是同父同母的兄弟自相残杀的也不在少数,但是这一点并没有落在他们兄弟身上。皇帝信任他,他也信任皇帝,不管是皇帝继位前,还是继位后,他们兄弟始终都是互相扶持,从未起过嫌隙。
除了在那件事情上,他们有过分歧,但是这依然没有影响他们之间的信任……
“阿昭,你是朕的最亲的弟弟,不管你做了什么,朕都会包容你。”皇帝语重心长地说道。
“臣弟知道,臣弟心中,亦是皇兄最重。”昭王的神情严肃,眼眸里写满了认真,“旁人都不及皇兄重要。”
皇帝的眼眸中飞快的闪过一丝异色,“阿昭,若是……”
话到嘴边,但是又硬生生地改了口,“阿昭,一晃眼二十多年过去了,昭王府中却没有一儿半女,你也该对子嗣上心了。”
昭王轻描淡写地回道:“可能是臣弟没有子嗣缘吧。”
语气平淡如水,明显就是昭王根本就不在意有没有子嗣,皇帝当即沉了脸,“胡说!你怎么会没有子嗣缘呢!”
“阿昭,你的王妃很好,她是朕斟酌了很久,才选中的。董氏出生书香门第,性情温婉娴淑,贤惠大度,从这些年来看,她的确是个好王妃,你不该冷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