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搭救刘香(上)(2 / 3)
家商号管理,便渐渐的嗅出了一点味儿来,看来这是一股绝对无法招惹的力量,否则自家的货物连运出扬州城都难。
好在这家商号待人接物非常的客气,而且办事妥帖,让人打起交道非常的舒服,完全不似当初想象的那般霸道,便让众人少了不少的担忧。只是大家都知道,越是表面的客气,越是不敢的招惹,慢慢的,也就和扬州城的众多商号打成了一片。这家商号就是吉州商馆。
吉州商馆召集这么多的商人,过来只为了一件事——筹集资金,建立“长乐布匹公司”和“长乐运输公司”。说的股份制呢,就是
指大家筹钱,然后记做股份,所获的利益,就按照占股多少来分成。
这里的具体事项,早就编制成册,随后发给了众人。
这帮大商贾们纵横商场多年,不少人一下子就指出了关键——投入了之后,能赚钱吗?
于是就有几个明显未过弱冠的年轻人,出来继续讲解。虽然人都很年轻,但他们讲的道理却十分的浅显易懂,而且让人知道的确是有赚钱的机会。
如果后续的贸易越做越大,那前期宝贵的原始股份将会受益几辈子。国人是从来不缺进取精神的,更加不缺聪明的头脑。
好几个布匹老板深知丝绸生意好做,而这透着几分邪性的吉州商馆,既然能够牢牢把控住罗帮,那他们定有办法进行售卖。于是乎,自认为自己很懂“布匹生意”的商人当中,有几个立即拍板,要入股。
只是当他们知道,有人已经入了五成一的股份后,纷纷咋舌,到底是哪个有如此大的手笔?
当他们看到名字写着“莱州胶州县范进”的名字时,个个面面相觑,范进是谁?但是他有这个“布匹公司”的股权认证,还被官府盖了戳子的,这个假不了。于是众人见有人出了大头,便纷纷的按照比例,打算出些小头。最后听到每股的价钱时,更是各个倒吸了口冷气——长乐布匹公司,竟然每股达到了一千两银子!最大头的那个范进,特么的一个人出了一千万两,就这个,还仅占了五成一,这还让别人怎么如?
有人退出,有人加入。最后一锤定音。
同样的情形,发生在大明朝长江流域的各个富庶县市。他们入了长乐布匹公司的股份,随后在当地官府做了公证,虽然长乐军给了各地官府不菲的“润笔金”,但也算是好歹完成了股份制的第一步。随后的股票发行、宣传证券交易所,扩展海外贸易,这都是不久之后的事情了,万事开头难,也适用在这里。
吉州商馆在推行了“股份制”概念的同时,在店里悄悄的上架了一款商品——胶东军刀。这军刀精巧异常,只有三寸不到的长短,根本不受大明律的限制,可以随身携带。这个小刀里面大有乾坤,在很小的体积当中,集中了很多实用而且好用的功能。比如:小刀片、小剪子,小扳子,开罐头的钥匙,还有指甲钳。
这个小刀所用的乃是精品的“长乐钢”,硬度和耐磨程度非常好。在刀具的打造同时,运用了马口铁的技术,使得起防锈程度也非常优异。
结实耐用,方便携带,功能强大而在设计上又非常的合理。这就是一把“万用工具”,大明朝的“瑞士军刀”。
本来这胶东军刀是派发给长乐军,方便他们在野外行军时,开罐头、做零工用的。为了便于携带和握感良好,采用模具锻压随后手工打磨制造的。结果一经面世便遭到了各个队伍的哄抢,最开始是在近卫团里面抢,到了后来,就是全军开始抢。
范进一下子就回忆起了
前世“二战”期间火起来的瑞士军刀,这么赚钱的买卖,怎么之前自己就没想到呢?
目前自己坐拥了几座大铁矿,而且做胶东军刀不需要太好的钢材,只是锻打、镀锌等过程需要良好把控一下,最后再流水线式人工组装即可。这一下就多了另外一个大财源,当时让范进是欣喜若狂。
随后影卫去了江浙其他地方,带着未来学院的学生们,一起开拓民间的资本力量。大家明显感觉到,越往南走,民众越为开化,越能充分的认识到范进的“股份制”的好处,而且范进在这些地方披着的是“松江府同知”的外衣,大家更加放心,这样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江南的富裕阶层将会牢牢的绑在范进的战车上。
而此时身在外地的范进依然没有忘记之前各项装备的研发,随时掌控着各个项目的研发进度。首先由于有了冲压的铁罐、铁筒等制品,目前已经可以批量的炼制酒精了。长乐军还利用自制容器,批量酸法提炼水杨酸钠,制成了大量生产的“长乐散”,这样范进再赴外行军就不怕外伤了,消炎、杀菌都有,只是酒精杀菌实在霸道,士兵们强忍着痛楚而已。
由于有了品质更加稳定的钢材,滚筒和辊压模具也做的越来越大,;长乐军终于可以减小钢丝绳的股数还有粗细了,这第二次升级的钢丝绳,已经不到小指粗细,并且可以提高更大的拉力和使用寿命,使得滑轮弩更加的轻便和使用时更加的省力。
通过不断的研究,终于做出了精密的金属引信装置,使得长乐军的火炮可以更加精确的控制爆破时间,只是目前是试验阶段,还无法做到量产。无法量产,成本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