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火并(上)(2 / 3)

加入书签

史实上记载的一个多月后便和凤翔的同行们汇合。但是淅川地处偏僻,范进根本就没有当地的地图。要想提前做好规划,打好埋伏,看来只有先一步到达淅川,实地考察过后再说了。

目前长乐军和农民军大队间隔了一个白天的行程,白日里农民军行军、劫掠、放火,长乐军则找个僻静地方休息,到了夜晚时,农民军安营扎寨,长乐军则快马加鞭,往前赶路。

一路上长乐军都是小心翼翼的跟在农民军后面,八千余人的队伍如臂使指,悄无声息,并且有效的做好了隐蔽,避免了被农民军发现。

这河南实在太过平坦,实在无法离得太近。一时间长乐大兵们昼伏夜出,苦不堪言。

终于到了河南唐河左近时,农民军发现了几处大型的堡寨,估计是嗅出了里面有钱有粮的味道,纷纷的进行劫掠,更有甚者,直接脱离了张献忠的序列,奔向了那些堡寨进行抢夺。张献忠一时头大,便下令在此修整。

这一下就给了范进的长乐军喘息的时间,他们利用农民军和堡寨互殴的绝佳间隙,从侧翼绕过农民军,直接往南去到新野、邓州,兜了个大圈子又跑向淅川,和农民军保持着至少两百里的距离,利用四轮马车强大的机动能力,弯道超了车。

一时间新野和邓州郊外的土路上,几百辆四轮马车风驰电掣,引得附近居民偷偷的关了家门从窗缝里面向外看。

这个兵荒马乱的年月,这般疯狂行军,不是逃跑的农民军,就是打算进城扫秋风的官军,无论是哪个,都是普通百姓的噩梦。

农民军在唐河烧杀抢夺了三日,而范进等人利用马匹所有的力量,玩儿了命的赶路,终于在马匹都口吐白沫即将累毙时,才不得不停下来休息。终于在第二日晚间,筋疲力尽的长乐军人马将将到达了淅川境内。

范进一到淅川便安排马匹从马车上解套,

全部休息喂足粮食和马料。如果这么长距离的奔袭下,不给马儿及时的补充,估计等驱使马匹时,将会顷刻倒毙。白天是人在车上歇,马在路上跑,到了晚上,马匹休息,范进明令所有的士兵和杂役,全部拎起家伙,前往哨探寻得一个极佳的地方去做打埋伏的准备。

通过最近的跟踪和了解,发现农民军惯用的行军方式是将精骑和能战的部队放在最外侧,中间包围着的是普通的流民和运输的辎重,整体呈现一个椭圆形的扁扁的阵型,缓慢前进。和范进常用的一字长蛇阵不同,因为所携带的财物和粮食实在太多,这椭圆形的阵势走起来非常慢。但能够更好的化解突然的敌袭,各个方向都有精锐的士兵进行保护,所以张献忠的本阵自然就更加安全。

范进在地上画着,感觉这大部队就是一个行走的乌龟壳,长乐军的尖牙虽利,但对这样规模的乌龟壳依然感觉十分吃力。

他扔掉了手中的草棍,仔细的打量起周围的环境来……

只见南边靠近湖广的地方丘陵环绕,小山不高,但是部队布置完全施展不开,人藏在上面也极容易发现。北面是河南的淅川城,这个城的位置不是很好,没有在大路附近,所以农民军不会走淅川城。西面一片坦途再也没有任何遮拦,直接通向陕西。而东边就是一条农民军的必经之路,自己也是绕远之后,发觉没有其他道路才走到的这里,看来如果说要打埋伏,这里真的是最后的机会了。

范进懊恼的看着南边的那些不高的小山,如果用鸟铳打,这些乱石定会阻挡住射击的路线。只能把士兵布置在山下,但那也太明显了,一眼就看出前面有埋伏。范进一时非常气愤,这么大的地方竟然找不到一处合适的地点?!

他见旁边的一门臼炮已经从马车上卸下,直接走了过去,亲自让士兵调转炮头,想先打上一发泄泻火。

当他调整完射击诸元,一炮“轰”的一声发射时,由于是夜晚,炮弹在空中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火,拖着长长的彗星尾巴,打到了小山顶上。由于范进的仰角太高,那些小山实在太矮,竟然翻过了小山,打在了山坡后面,许久之后,听到了“啪”……的一声炸响,开花弹爆炸。

这一幕落在范进眼里,仿佛火星撞了地球!不是这人间大炮在人间盛开了花朵,而是他竟然完全被自己限制住了

思维。特么的,我这可是臼炮,是臼炮啊!这可是迫击炮的祖宗,老子直接在山后布置上臼炮,隐蔽好了不就完了?

任他是神马将来的大西王还是农民军,此时的他们能料到炮弹不走直线,还可以跳高的吗?

范进立即想出了一个绝佳的办法……此地布置下队伍,虽然极易被发现,但是如果前面挖好几道当初在高丽试用过效果好到爆炸的壕沟,身后的小山里再隐藏下自己的几百门大家伙,这样堂堂正正的将这个必经之路堵死,想来急于和闯王闯将汇合的张献忠,定不会像长乐军那样绕道湖广,而是选择和自己火并。

真要和对方真刀真枪干上,此时在大明境内能让长乐军害怕的,还真没有谁呢。而且对方肯定在付出大量伤亡,发觉人海战术不好使时,定会抽身回逃。自己再在这个天然的大口袋的开口处,也就是张献忠他们的来路上,调集一百门臼炮,再布置上精锐的近卫团战士,自己亲自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