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盘踞青岛(2 / 4)
尺寸加大,但材料换小,重要连接部位换做锻床批量打制的熟铁,整体的重量下降,但有效货运空间提升。
这样一来,在马匹承受的范围内,马车的运力就大大提升了。范进可以用原有的马车数量,拉出来更多马车的运力。随后又按照记忆当中的样子,画了两种手推车的图样,其一为独轮手推车。车轮较小,车斗较大,这个放到农田里交给农民,无论是运粮还是运粪,效率定会比人拉肩挑要高不少,而且格外省力。
另一种则是轮子较大,并且有两个轮,也是人力的,斗子改成了一个平斗,这个主要用来搬运军资,提高辎重的机动性。这两种车的整体大部都采用木质,主要部位采用批量打制的熟铁,虽然没有橡胶做轮子,但采用硬木效果也算不错,再在轴上加上全铁轴承,使得车子都十分轻便、省力、灵活。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范进尽快解决,从几次战斗当中,都能发现这滑轮弩的弓弦费的太快,而且部队扩招了,现在根本无法做到人手一把滑轮弩,必须研究打制钢丝绳的压延机了。范进一不做二不休,直
接画好图样。现在有了水力锻造和水力车床,毛坯打制好后,就可以车制小型零件了。
范进的压延机也比较简单……就是若干组钢制的滚子,每两组滚子之间呈上下分布,再在滚子上车好沟槽,每个上面一个槽。按照沟槽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好这些滚子。再计算好钢铁压延的速度,设计好传动比。这样铁料毛坯经过第一对滚子时,就会在滚子转动的同时,通过它俩之间的沟槽挤压前进。通过后,就被压延了一次,外径正好是车好的沟槽大小,如此再经过第二、第三、第四,直到达到范进要求的尺寸。
这样压延出来的钢丝,不仅有非常好的力学性能,使用寿命也非常的高,前世记忆当中,很多钢丝绳小厂就是用这个办法压制钢丝的。不过那时的毛坯,比范进这种杂质还比较多的铁料要好上太多了。
只是这样出来的钢丝只是单股,是无法直接使用的,需要将他们编织成绳。这样才能保证整体强度。现在范进没有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很难做出线芯缠绕器,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的采用手工编织法。他在纸上写的是:“二四起头法”,明确规定了每缠绕一次的顺序与方向,并且画了一个缠绕钢丝绳的工装,同时用六股压延到两毫的钢丝,编织成为一根十二毫的钢丝绳。
虽然按照使用两年的强度和寿命计算,范进只需要用五股钢丝,每股一点五毫合计七点五毫的钢丝绳即可。但是范进不知道他这样压延出来的钢丝,是否能达到记忆当中的力学性能?而且材质的杂质稍多,只能用增大保险系数来弥补了。
范进弄完这一切,发现竟然天色再一次暗了下来,不由得一声苦笑。
现在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在搞,劳心又劳力,实在是太累了。他担心就算累死自己,长乐军还是发展不起来。
思考人生,这一向不是范进的特长。这个问题之前还未发现,只是今天又是一个“飞快过去的一天”才让范进惊醒,如果自己每天都如此过,那谁又来指引大家奔向光明,谁又来建设军队,谁又能够洞彻人心将人用在最恰当的地方呢?
如何才能让普通的工匠,也更加具有创新的意识,还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呢?
范进一时间陷入了痛苦的思索当中,这种痛苦和“鸟铳打不远如何能更正”时思考的痛苦完全不同,这是范进改变思维,高屋建瓴的意识形态和思想高度的桎梏。
良久,一丝亮光从他脑中闪过,这种灵感稍纵即逝,范进赶紧苦苦探索,总结起来,好像是前世的一句听烂了的话,又好像是一句绕口令……唯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才会双丰收。
目前来讲,自己的“创业”完全围绕着衣、食、住、行等物质层面来建设,根本就从未考虑过还要建神马“精神文明”。就这,还差点儿把范进逼出“精神病”。但是自古以来的经验告诉范进,就是精神文明的发展要适应物质文明发展的要求,物质文明的发展也要满足精神文明发展的需要。
一旦二者没有协调统一,短时间内可能不会出什么岔子,但时间一长,定会出现弥天大洞,就算范进想要
弥补,都会来不及。这个念头一出现,范进诚惶诚恐,只是想不出来,自己现在连安全和吃饭都没有彻底解决,如何去解决那“精神”层面的事儿?
实际上,是他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他对于物质的需求,已经到达了目前团队实力和精神境界无法承受的范畴。他完全忽略了长乐军全体人员,目前在“感知”层面上的需求和“精神”层次上的需要了。比如范尼要看小**,何大大离不了赌局,王二铁和孙阿蛮的寸土必争,这都是精神和感知范畴的问题。
而范进想要迈大步的搞科研,当人们没有其他物质手段可以使用,单凭肉体感官的时候,科学研究的视野和领域就受到限制。这也就是为何范进最开始将众工匠带入到工业化生产的路上时,要从最基本的观测工具……开发量具开始。大家的精神层面和感知层面上不去,物质建设必然停滞。范进满头大汗的开始复盘,自己这一些列操作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