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怪异的队伍(2 / 3)
命令,他知道这是对他能力的肯定,遂道:“贾飞唯效死力而”。
范进又想了想,箭支无法补充,如果弩弦再绷断就更无法修理。他留下了薛一桶的两个徒弟在此地,作为军械保养之用。又命李老三支出一些银子,交给了贾飞。
时间非常紧迫,距离后金军入宣府,还有不到五个月了。范进很清楚自己当前人少力簿,能贡献的力量太过弱小。但是既然知道了,我范进就万万没有逃避的道理,就算是自己爪牙不利,就算是后金兵强马壮,也不管沿路漫漫没有支应,只要我范进来了,就要在你身上咬下一口肉来!否则在一次次的入关劫掠当中,不断壮大的后金终成大患。而沿途的大明百姓,又会遭遇何样的痛苦?
范进想到这里咬着牙的下了决定。除第二队在此地,守着造船和流民外,其余的众多义子,以及第一、三队,全部北上走陆路到胶州。
他又交过来贾飞,嘱咐了一些“莫要招惹官府”、“老实儿守船”等注意事项,随后便告诉他,如有兖州过来的流民,一定打听好煤、铁之物如何贩卖,如何找到相关牙行,然后适当的购买一些。
又给了贾飞一张用毛笔勾勒的“地图”,标记着莒州城偏南的几个地方,说明了那里深挖两丈,兴许会见到煤和铁石,让这些没死透的倭人们大挖特挖,千万可不能让他们闲着。
看着贾飞听到这里时,脸上那闪现的阴险笑容,范进知道自己多虑了。
范进随后又让李老三挑出些老实可靠之人,放在莒州城外,其余新来的流民,大部分跟着范进同去胶州。
范进待一切事情安排完后,才感觉到了弄弄的倦意,嘱咐范尼等人也要轮班休息后,倒头便睡。
这一睡便到了晌午
,是强烈的饥饿叫醒了范进。
他见到李老三送来的午饭里面,竟然还有一块咸鱼,配了两条海带,当即食指大动。最近腌菜、咸肉吃多了,此刻见到了海带和咸鱼后,竟然格外新鲜,立时吃了个精光。范进这才想起来,这可是沿海地区,畜牧业不发达,民众靠海吃海,咸鱼还是有的。
他动了个心思,今后可以将海洋牧场这个事提上日程。就算是近海没有多少鱼虾,咱到高丽那边弄点儿还不成。连着航海技术,带船员一同培养了,还能收获大量的副食,何乐而不为啊。
于是他又把贾飞叫来,嘱咐了在周边渔民当中,招收船员,船只可以先租用。再用一些新招进来的流民进行补充,最起码一带三,或一带五,在两个月内把操船的本领学到手。打上来的鱼虾等物,还可以大大丰富临时驻地的食物。
这船在这搁浅了好几个月没人注意,想来这里是个安全所在。范进又瞅了瞅,指出一块更加僻静的地方,让临时驻地放在这里。如果今后实力允许,范进会在这里开辟一处私港,便于胶州和莒州的往来。
……
终于到了出发的时辰,范进一刻也不想过多停留,点齐人马后,一路浩浩荡荡的捡小路,奔向了胶州城……
于是,在莒州城北的荒僻小道上,出现了一支怪异的队伍,所乘马车怪异,人员的装束就更加怪异。一行人当中,打头的还有断后的,不像是官军,却比官军齐整。中间的则更像是流民,却没有流民那般面如土色,一个个眼睛铮亮,精神十足。
倭寇们没有别的东西,除了二十余把鸟铳算是范进看上眼的,其余也就是钱和火药了。长乐军此时的队伍显得有些臃肿,因为还剩下的十几辆马车上,几乎装满了银子和火药,以及少量的粮食。
两个队副也有些紧张的感觉,毕竟随着一路走,一路有流民加入。他们的队伍也得到了补充。只是他们从来没管理过这么多人,如果当初七个人的时候还无所谓,现在已经快要焦头烂额了。而且要不是范进提前把队换成了“排”,三个副队长变成了三个排长,每名排长下设三名正队、三名副队,每队定员二十人的话,估计这队伍就走散了。
范进此时想到,可能这军队的人员配置,
也算是“严密的军事组织”的一种吧。当年**军队比之突厥等优异,应该也是在能更有效的组织人手,发动进攻上。想通了这一点,范进便不再叫苦,而是把这种情况当成了一种锻炼,一种从小打小闹走向强军的必须的历练。
跟着长乐军的后勤兵们,此刻也都在队伍中央。他们也被范进安排了任务,要么肩负一些辎重,要么提前跑到下一个临时驻地生火造饭、搭建各个区域的架构。等后来大部队到达时,可以吃上热乎饭,随后众人一起挖建地窝子御寒。
这样一来,倒也加强了各个人员的熟练程度和对命令的执行熟练度。而且由于大家一起干活,一起出力,一起流汗,一起吃饭,所有人的感情都无比的融洽,新来的人也都能快速的融进这个团队,这是让范进比较意外的。
而升为排长的曹兴旺和万里英也没有闲着。除了每日指挥各自的队长、队副进行操练之外,还利用自己的骑兵经验,不时的进行探哨往来。打探胶州方向的消息、传递贾飞那边的动态。所以这些人并不是闷头赶路。
但就算是小道,想要隐蔽行踪也不太可能了。前面除了探马来回奔波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