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第 117 章(1 / 2)

加入书签

从京州到武陵郡, 倘若快马加鞭,一日可到。

只是林策一行人不着急赶路,按计划, 晚上在州界的驿馆处好好休息一晚, 明日再出发走完剩下半日行程。

到斜阳西落,天色将暗未暗, 车队过了关隘, 进入武陵地界。

武陵郡自然风光十分独特,山高水长。

据相士所言, 此处藏风聚气, 是块气运绝佳的风水宝地。因此千年以来, 玄门选在此处, 开宗立派,问道修行。

林策打算睁眼看一看沿途风光,眼睑刚动, 亲卫的声音从车厢外传来。

“大人, 路边聚集了好多百姓,似是有什么情况。是否停车询问?”

此地刚过州界不久,离最近的城镇还有二十里路,除了一条官道, 周围再无其他。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 百姓聚集在路边做什么?

几人无需商议, 周则意即刻下令停车, 命亲卫上前询问。

亲卫去问话,林策透过车窗, 仔细观察起路边百姓。

“他们虽布衣荆钗, 但衣衫完好, 衣服上的补丁也不多。”周则意的声音贴着耳廓响起。

“身上尘土虽多,脸色黝黑,但看身形,都是正常甚至有些健壮的体格。”这回是钟誉在说话。

“脸上不见喜色,虽有些焦躁,气恼和疲惫,可绝非遭遇什么惨祸那般痛苦哀伤,或者冤屈怨愤。”谢信接上话。

“由此看来,他们并非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灾民,也未曾遭遇巨大冤屈。”

只是随处可见的,辛勤劳作,粗茶淡饭的寻常市井百姓。

林策冷瞥三人一眼。

这些情况,他难道自己看不出来?

问题是,这些寻常百姓,不似找人伸冤,更非聚众闹事,天快黑了不回家,聚集在路边做什么?

没过一会,亲卫问明缘由,回来禀告。

“他们都是附近县城的百姓。结伴停在此处,等待过夜。”

事情说起来很简单。

此地是往来附近几个县城的必经之路,熙来攘往行人众多。

前方不远处,有个岔路口。一边为官道,一边为山道小径。

道路通向的地方都一样,官道宽敞平坦,可通车马,只是需多绕行二三十里。

小道是捷径,从山林中穿过,可少走许多路。

有车马的富贵人家出行,自然选择平坦官道。

靠双脚走路的百姓就不这么选了。他们没车没马,作何要去多绕那几十里路。

因此常年以来,这些靠双脚往来于附近县城的百姓,都会走小道捷径。

然而两三个月前,不知是哪里来的富贵人家,在山中圈了一块地,说要修什么别庄。

圈地的围栏,把那条小道也划入了别庄的范围。

于是原本无主的山路,如今成了私人领地,不再允许百姓通过。

小道被截断,县城与县城之间,只能走官道。

可多出的二三十里,靠双腿得走大半日。原本能在晚上赶回家的百姓,现在赶不回去了。

半夜三更行走在外,并非一个好选择。谁知道午夜子时,黑灯瞎火的会碰上什么。

这些百姓或行商,或做工,或为其他生计,时常来往于附近县城,谁也舍不得每次都花钱住驿站。

这些无法在当夜赶回家的人,只能露宿山林。

此处地势开阔,路边有一大片平整空地,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简易的休息处。

百姓们不急着走夜路的,都停在这里,等明日再出发。

毕竟人多,晚上生一团火,大家一起围着,不用担心鬼怪或者野兽。

只是近路被人圈了地,原本能在当夜回家的百姓如今被迫需在野外露宿一晚,心中难免不满。

一旦有路过的外地人打听情况,百姓也不管这些人能不能解决问题,苦水一股脑往外倒。

林策坐在车内,听到路边百姓闲聊中的抱怨。

“这些官大人,也不知怎么想的。县城周围那么多空地不够他们修的?非得把别院建到荒郊野岭来。”

南昭的王,侯,将,相,微服出巡,一行人都只穿常服,随行亲卫也只穿劲装,并未披甲。

在外人看来,只会以为是哪家的大商队。

没人能想到,当朝天子和丞相都在车中。

亲卫同他们闲聊:“哪家官大人的别院?”

百姓摇头:“这我不知道。”

亲卫:“那你怎么知道,是官府所为?”

“不是官大人,就是世家。总不会是我们寻常百姓。”

“这买地,地契上需要县府大印吧。就算不是官大人家修的,也是他们点头同意的。”

“我们也朝知县大人说过这事,可没人来管。”

林策眉头轻微一蹙,周则意急忙问谢信:“此处属哪个县府管辖?”

“这里是三县交界处。东十步是一个县,西十步又是另外一个县。”谢信一摊手,“那座别院究竟属于哪一县,得看具体位置。”

南昭地大物博,他们是统领全境的大人物,一两个小县城的区域划分,地图上都看不分明。得去当地查看县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