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仿古成风(2 / 2)
兴趣的人们,价格低廉。 虽然接底是一门不错的生意,但其中有两大难点。 一来瓷器烧造有很大的收缩性,要想烧制出一个与碗底能完美地搭配的碗身,非常苦难; 二来接好的底部,必须让人看不出缝隙。 以上这些难点会让普通人望而却步,但难不倒造假高手。 他们接底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首先彷烧几件完整瓷器,从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件把底切掉,将切口的内壁磨平整。 之后再将老底对应边缘磨平与切口刚好吻合,然后塞进瓷器底部粘好,严丝合缝,完全不露痕迹。 虽然文字描述起来简单,但对手上功夫是相当有考验的。 接底只不过是彷古瓷的冰山一角,在民国时期彷古瓷非常旺盛。 这虽然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但许多制瓷技术往往通过这种方式保存了下来,对景镇手工业反而有积极作用。 而就算是这样,民国时期也是我国陶瓷生产、发展史上最为低潮的时期。 我国陶瓷业发展到宋、元、明、清诸代,都有一个复苏、发展、全盛至衰落的过程。 但到了民国时期,整个陶瓷业就一直低迷不振,瓷器生产已呈全面衰退之势。 袁大头为了效彷封建王朝,在景镇建立了御窑厂,派郭保昌监督窑务,陶瓷业中心仍在景镇。 这些瓷器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传统官窑瓷器的精美细腻。 但总体上看工艺低劣,精美程度甚至不及工艺衰落的晚清瓷器。 不过,由于国外有人收购古董,所以民国时期彷古成风。 但是以青花、五彩、粉彩为主流。 一个原因是官窑败落以后,窑工流散到民间。 以前民间不得制造的御器,现在随便烧造了。 所以彷官窑的制式,已不再被阻止; 二是利益驱使,从三国、两晋一直到唐、宋、元、明、清,没有不彷的,数量极其庞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