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青花瓷王(1 / 2)
一只青花瓷,瓶上所绘人物,会是一种怎么样的生动神情?又是怎么样的栩栩如生? 萧何策马狂奔时的焦虑、韩信河边观望的踌躇不定、老艄公持浆而立的期待,都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且空白处衬以苍松、梅竹、山石,显得错落有致。 这种等级的瓷器,就算有着合适的材料,仿制起来也肯定不简单。 当然,如果能够仿制成功,那么仿制一件“鬼谷子下山”青花罐,也就不在话下。 价格能够破亿,此罐自然也不简单。 比如说主题画面,描述的是孙膑的师傅,鬼谷子下山救徒的故事。 鬼谷子端坐在一虎一豹拉的车中,身体微微前倾,神态自若,超凡如仙。 只是简单的一幅画,就表现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神态。 罐身整体青花纹饰呈色浓艳,画面饱满,疏密有致,主次分明,浑然一体。 人物刻画流畅自然,神韵十足,山石皴染酣畅淋漓,笔笔精到,十分完美! 孙瀛洲先生评价其为:“青花瓷王”不足为过。 除了这两件,还有一件元三顾茅庐青花大罐。 元青花“三顾茅庐”大罐现藏于神都故宫博物院,国家一级文物。 此瓷罐唇口短颈,丰肩圆腹,宽浅圈足。 足底平削倒角,底有旋纹,垫烧痕迹明显。 釉面较白,积釉处泛青。 进口苏青料绘制,发色艳丽,凝聚斑明显。 它高27.6公分,直径34.5公分,上口径21.5公分,底座直径20.6公分。 主纹饰为三顾茅庐图,7个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诸葛亮端坐堂上,一书童手捧书卷静候一侧,一童子向诸葛亮报告:门外刘备求见。 瓷罐一侧是刘备在草堂外,毕恭毕敬的等候诸葛亮召见; 张飞、关羽站在刘备身后,周仓扛着青龙宴月刀,牵着赤兔马紧随其后。 画面上自然风光秀丽,景色迷人。 以青松、梧桐、杨柳、竹子、石山、花草、篱笆,以及小桥流水和草堂,构成了一幅恬静的南阳风光,堪称元青花中的绝代佳品。 一件青花罐,便栩栩如生的描绘出三顾茅庐这一经典的历史典故。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方寸天地之中,松树杨柳、栅栏柴门、高山流水、蕉叶花草、卷云白鹤竟然一应俱全! 细细品味,真的妙不可言。 看到这里,是不是能够了解,为什么元青花人物图罐,特别珍贵了? 其他都不说,只是这画中的意境,就让人难以仿制。 当年烧制成功,更应该是侥幸。 而现在传世的元青花之中,传说有着八大图罐存在。 可惜,想要复烧出来,很难很难。 主要有两大难,一个是材料,另外一个就是工艺。 元以前,我国瓷器以素为美的士大夫美学追求可谓登峰造极,以宋代五大名窑为代表。 到元时,马背上蒙古民族“蓝天白云”的审美导向,开启了东方古陶瓷美学的灿烂新篇。 这就是景镇烧造的元青花,而在复烧元青花之前,肯定要了解什么是元青花。 在元之前,是没有青花一说的。 所谓的“唐青花”和“宋青花”,在学术界尚存争议。 只是巩县窑和龙泉窑试烧的非主流蓝彩瓷,并未得到唐宋时代官方和民间的认可。 从元青花始,我国瓷器不再固守极简主义,进入青花和彩绘竞相绽放的时代。 元青花以苏麻离青的神秘幽蓝,赢得世人追捧。 然而,人们很快发现,元青花是一个,无法获得历史文献证实的特殊存在。 因为长达五百多年的青花烧造历史,没有任何关于元代烧造青花瓷的记载。 所有文献都认为,创青花从明永乐郑和下西洋,带回来苏麻离青开始。 故宫收藏有宋至明清的许多文物精品,独缺元代青花瓷传世记录,也支撑此观点。 直到1952年,英伦大维德基金会藏至正十一年青花象耳瓶,被研究者波谱定为14世纪青花瓷断代标准器,并得到全世界中国古陶瓷学者的公认,并定名为“至正青花”,从此掀开元青花神秘的面纱。 有一种说法称,全世界元青花完整器存世量约300多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