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每艘船都会有一点惊喜(1 / 2)

加入书签

长江口二号古船,在二二年年底前“破浪而出”。

现在这艘被命名为长江口二号古船,被放在了大海船厂百年旧址之上。

一座古船博物馆也将就地展开营建,也就是说,长江口二号古船将“安家”于黄浦江畔。

这就是陈文哲的榜样,他只要就近找个地方,把自己的沉船放置好,就肯定会跟这艘长江口二号古沉船,形成联动效应。

你去看了这艘清代长江口二号之后,是不是也想要看看陈文哲的宋代古沉船?

相比清代的这艘商船,陈文哲的古船显然更有吸引力。

当然,长江口二号古沉船,之所以出名,肯定是因为其内运输的宝贝也不少。

通过回朔,陈文哲更加知道,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是一艘有点争议的古沉船,也就是150多年前,这艘满载景镇瓷器、紫砂器、南越产水烟罐等大量贵重物品的木船,在长江流域发生沉船事故。

150年后的今天,看船上的物质,就会感觉比较奇怪。

如果说是一艘进口船,那么上面的景镇瓷器是怎么回事?

如果是出口船,那么上面的南越产水烟罐又是怎么回事?

当年的沉船原因,除了陈文哲,其他人应该是无从考证的。

可惜,陈文哲也没必要一点点的查看历史画面,因为没必要,毕竟又不是他打捞上来的沉船。

所以,打捞沉船的那些专家们,就只能依靠古老的船体,斑驳的痕迹,来揭开那段旅程背后的故事。

长江口二号古船为木质帆船,确认年代为清代同治时期,船体埋藏于5.5米深淤泥中,横向左倾约27°。

从陈文哲观察到的情况看,古船船型疑似为明清时期,在大海水上运输广为使用的平底沙船。

这样的船,应该不能进行远洋航行。

前期打捞中,在古船上就发现了大量景镇瓷器。

如果只是景镇的瓷器,陈文哲还真不会太过在意。

只不过,每一艘沉船,都是一座宝库,都会或多或少的给人一点惊喜。

没办法,不管是什么样的商船,怎么也要带一些好东西吧?

在古代,或者干脆说是在清代,国内最出名的出口商品就是瓷器、茶叶和丝绸。

所以,在这艘古船上探宝,只要运气不是太差,都能有所收获。

而在长江口二号沉船之上,就发现了一件60厘米高的青花瓷。

考古和盗捞,绝对不是一回事。

陈文哲通过回朔就能知道,发现这艘沉船的时间是在一五年,而打捞出水却到了二二年。

当时,为了为进一步摸清长江口二号古船的性质和年代,从2016年开始,大海市文物局等多个部门,每年都要对该沉船遗址进行水下考古探摸和多学科研究。

经过6年多水下考古调查勘探,才初步探明了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基本情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a有一件六十厘米高的青花大瓶,这就比较有意思了。

这样一来,之前陈文哲打捞的清代沉船,发现宋代、元代瓷器,也算是再正常不过了。

不过,在查看这艘沉船打捞出水的过程,还是让陈文哲有点惊讶。

因为他发现,在这长江口打捞沉船,一点也不比在海上打捞沉船来的轻松。

由于长江口二号古船,受水流冲刷严重,特别是随着长江口水势流向改变,河床由淤积转变为快速下切,致使古船加速露出河床表面。

这样一来,船体面临严重安全威胁,这也给打捞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目前全球水下沉船考古的打捞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提取船上文物后,拆解打捞沉船。

第二是采用围堰抽水,进行考古发掘后再打捞沉船。

最后一种是使用特制沉箱,将沉船、文物与其周围海水、泥沙,按照原状,一次性吊浮起运整体打捞。

当时,为防止长江口二号古船遭到自然与人为破坏,专家建议需尽快打捞出水,并移入固定场所进行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研究及展示利用。

由于长江口水体浊度极高,水下能见度几乎为零,平潮工作时间又很短,无法完成科学的水下考古测绘、拍照作业。

同时,水下考古和建造围堰所需时间和成本巨大,围堰后考古还将长时期阻碍航道。

因此,大海市文物局在听取专家意见,评估沉船面临的风险,综合分析三种考古和保护方式后,决定对长江口二号古船采取整体打捞的方式。

本章未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