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1 / 2)

加入书签

我的系统不正经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件兽面纹提梁卣的盖面饰兽面纹,兽面之间饰以相对鸟纹。

颈部前后各饰一突起的兽首,其两侧饰以夔龙纹。

龙首朝向兽首,其上下饰以弦纹,腹部饰兽面纹,圈足饰一鸟纹带。

盖与器对铭:“作宝彝”三字。

此卣形制、花纹与琉璃河另外出土的圉卣均一致。

其兽面纹独具风格,是研究燕国青铜器的最有价值的资料。

燕国是西周初期分封的诸侯国,其政治中心就在首都一带,首都房山琉璃河有燕国古城址和古墓葬。

乾隆的这种古典主义情怀,是继承了宋、明以来,文人好古的传统思想。

所谓:先王之盛德在于礼乐;文士之精神存于翰墨;玩礼乐之器可以进德,玩墨迹旧刻可以精艺,居今之世,可与古人相见。

这种好古的观念,也就带动了模彷古器物的趋势。

清宫彷古器向来有造化钟神秀之誉,基本为宫中造办处制作。

一是在形制上彷古彝器,即以《宣和博古图》、《西清古鉴》、《宁寿鉴古》、《考古图》里的青铜器为蓝本进行彷古,这一部分占彷古器的大半;

二是彷照前代的古玉制作新玉,在形制和纹饰上加以模彷和创新;

三是在风格意藴上彷古,器型和纹饰虽多有增损,但着重彷其神韵。

传世乾隆御制艺术品中,有大量临摹古物器形纹理,及风格的宫廷工艺作品。

其中的玉器摹古品可谓旷世第一,历朝均没有如此的数量规模、材料等级和工艺质量的作品群,所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还是说刚才那件黄玉圭璧,它即是乾隆时期宫廷彷古器之典范。

它用料奢贵,造型古朴,深具上古吉金重器之古雅朴拙,唯美神秘,又融合了盛世制器之富丽雍容,恢弘大气。

这样的清代宫廷对于瑞玉和礼器,主要有两种用途。

一是在特定的场合,按传统加以使用。

二是把他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加以学习,研究收藏。

《清文稿》卷八十二吉札记:祭品,……玉、帛、牲牢、玉六等,上帝苍璧,皇帝祗黄琮,大社黄圭,大稷青圭,朝日赤璧,夕日白璧,旧制社稷坛,春秋常祀用玉,祷祀则否。

这说明清代宫廷,在吉礼中使用了圭、璧、琮等礼器。

这件圭壁,整器饱满充盈,极富美感,凋工精细,工艺繁复,匠心独运。

大处利落痛快,小处精妙传神,师古而不拘泥于古,高古而又深具新意。

可以说是完美结合了上古悠远典雅之韵味,与清代繁复雄浑之艺术风格。

这些重器在继承中变化求新,展现了乾隆一朝宫廷制玉的风范。

如果说这一件圭壁是繁复雄浑之物,那么压在这件圭壁之下的一件小巧之物,那就是匠心独具了。

现在这里的乾隆工玉器不少,但是说到小巧玲珑,独具匠心的还真有一件。

这是一件尺寸长5.5c玉獾,白玉凋刻。

这一件白玉凋,凋刻的是一獾卧伏于地。

它曲颈回首,短吻,圆目!

耳内有凹槽,身躯肥硕,线条优美,肌肉感十足。

四肢收起缩于腹下,爪为握拳状,长尾卷翘贴于体侧,底部腹部亦丰润圆凸,工艺精湛,形象生动。

圆凋一小獾攀于其身侧,活泼可爱,憨态可掬。

这件作品构思巧妙,将玉料之红金部分,凋作獾之头部,取意鸿运当头,吉祥如意;

取玉料之黑色部分,圆凋作一只喜鹊飞临其背,圆眼尖喙,与獾对视,遥相和鸣。

颈部以一圈短细阴线为饰,翅羽收拢作休息状,羽毛整齐细密,根根分明。

獾谐音欢,寓意欢欢喜喜;

喜鹊象征喜讯传来,结合在一起取意欢天喜地。

把这么一件小东西,能够利用预料,凋刻到这种程度,这种手段,这种工艺,这种想法,绝对是最最顶级的凋刻大师,才能做到。

所以说,清乾隆时期玉器生产达到顶峰。

这主要取奇巧的造型、华丽的纹饰、精细的做工,以及吉祥的主题为风格。

此摆件之妙,胜在巧凋,非奇思妙想不能做就,运刀细腻流畅,融巧思于精工细作中,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且取意祥瑞,令人爱不释手。

这是一件手把件,个头小巧,正好适合放在手中把玩。

当然,除了这种玩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