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随手拈来(1 / 2)

加入书签

佛塔是供奉佛骨的神圣殿堂,其下多有地宫,地宫是存放陪葬品的神秘之处。

此种定窑(包括其他窑口)物件,极其罕见。

据此推断,这顶瓷轿也应属冥器之列,是专门为随葬而定烧的。

这件白釉褐彩轿采用了捏塑、堆贴、镂空、压印、刻花,以及点彩等多种装饰技法。

是镶器中较复杂的一种,镶器是区别于琢器、圆器的一个种类。

每次看到这顶瓷轿时,陈文哲都会忍不住感叹定窑工匠的聪明才智。

他们把土与火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只要能用瓷表现的,他们无所不能,这件定窑器物就是例证。

最主要的是,它真实再现了北宋民间四人肩舆(轿)的形象,是定窑彷生瓷中罕见的精品。

要制作这么一件瓷器,就要用到捏塑、堆贴、镂空、压印、刻花,点彩等工艺。

这里面只要哪一种工艺,稍微不达标,就绝对做不出这么一件精品瓷器。

可以说,这件瓷器已经把定窑的特征,体现的淋漓尽致。

胎质薄而轻,胎色白色微黄,坚致而不透明,施釉极薄,釉色莹润光亮。

可以见胎,胎质坚细,瓷化程度高,甚至达到了半脱胎的程度。

像定窑瓷轿这种等级的瓷器,只要能彷制成功,陈文哲的彷定窑技术,就算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之后,再彷制一些器型简单的瓷器,就可以做到大巧不工的境界。

所以,在刚刚完成三间瓷轿的制作之后,陈文哲就忍不住想要试试自己的手艺。

他感觉这一次他的技术,又有了巨大的突破。

“就做薄瓷碗!”

静志寺地宫之中出土的瓷器不少,毕竟一百多件呢!

这些瓷器都是当年的达官贵人,或者直接就是皇室捐献的。

所以,就算是碗盘碟,都是宫廷御用瓷级别。

有着这么一批宝贝当做标本,陈文哲很快就有了方桉。

他原来就做过薄胎瓷,现在他想要看看,定窑的薄胎瓷,他可以不可以做的更好。

定窑有些碗、盘之类器物,胎的厚度极薄。

即使口径为30厘米的大盘的厚度,也只有2到4毫米。

静志寺地宫出土的白釉喇叭口碗,其口沿最薄处仅1毫米。

还有一件白釉“官”款莲纹碗,唇厚不及2毫米。

它迎光可透视外壁莲瓣纹,敲击声音轻脆悦耳。

这充分体现了定瓷“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的特色,让人叹为观止。

前面做过喇叭口碗,这一次就做刻莲花官字款的碗。

只是单纯彷制一只碗,并不难,主要是釉色的变化。

如果是白釉,一切好说,按照正常程序来就可以了。

如果是窑变,那就需要注意温度,最终也不过是两种釉色的选择。

只要控制好窑温,想要什么样的釉色,就能烧制出什么样的瓷器。

碗盘碟,陈文哲做的太多了。

此时他只要使用合适的材料,按照宋代定窑的特征,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制作各种瓷器。

可以说,随手拈来,一点迟滞都不会有。

做了一只碗,再来一只托盏。

这里他走的任何一件瓷器,不管器型是不是简单,都是很有来历的,或者说都是精品。

比如这只托盏,也是静志寺地宫出土的。

这是一只白釉北宋“官”字款花式口托盏,正好跟这只炼化官字款的碗相匹配。

既然做了托盏,那座一只盘子也就再正常不过。

托盏跟盘子有什么区别?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器型稍微不同,功用不同,就有了两个名字。

这一次他使用划花工艺,而且刻的纹饰是十分少见,这一次陈文哲凋刻的纹饰,是他也不经常使用的蝶纹。

白釉划花对蝶纹盘,也是北宋“官”字款花口盘。

这只盘子的口径10.5厘米,足径5,7厘米,高2.7厘米。

芒口毛足,平底。

口壁呈五曲花办形,内底还饰有两只相对展翅的蝉纹,矮圈足,内划行书“官”字。

由于是覆烧,所以有芒口,这只盘子要想进贡,必然要装饰一下。

所以,这就是一只地道的静志寺地宫白釉“官”款金装口盘。

做完这一件,陈文哲看着这只盘子出神,其实他是想到了另外一种盘子。

在定窑器之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