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将军之子(1 / 2)
祝青与迟一明入宫。
二人老实本分的跟着领路的吴公公低头行走,未曾多言。
走了许久,他们进了一个宫殿的大厅。这厅堂庄严威重,想来是哪位地位崇高的娘娘的住处。
进入殿内,堂上坐着三位华贵妇人。想必便是皇后和娘娘们了。
公公把人领到,便站在一旁细声说道:“祝班主,迟主事,还不拜见皇后,陈妃娘娘和朱妃娘娘?”公公的声调百转千回,完全没有违和感。
二人听了连忙下跪,行了个自以为端正整齐的大礼。
“草民祝青,草民迟一明拜见皇后娘娘,陈妃娘娘,朱妃娘娘,娘娘们千岁千岁千千岁。”说完二人便整齐地磕了三个响头。
皇后拂手微笑说道:“起来吧,不必多礼。”
一国之母果然有母仪天下的风范,一言一行皆是优雅端庄。
不知名的公公搬来椅子,二人拘礼方才坐下。
皇后点头微笑娓娓叙说:“听闻两年前祝班主的剧班在陈大人府上表演,陈妃有幸得见,自此便赞不绝口。明日乃是鲁国大长公主的生辰,故此番寻觅多时专程从江南请祝班主师徒赶来东京表演。舟车劳顿,实在辛苦了。”
祝青连忙站起身跪拜回答:“皇后娘娘严重了,多谢娘娘台爱,能得此番赏识,祝某与众徒必定尽心尽力出演,把最好的演出献给鲁国大长公主,皇上及各位娘娘。”
陈妃满意地点点头,“祝班主,尽力表演即可,本宫对祝班主剧班的表演倒是十分的怀念。”
“一定一定。”祝青始终低着头回应。
皇后见祝青如此紧张,颇为担忧。
为了不给祝青太多恐惧和压力,便陪他闲聊起来:“鲁国大长公主不久前才到宫中,正在静养。故此番并未前来相见,明日辰宴上便能见到,祝班主不必过于紧张,不过表演无关性命。”
———————————我是一条可爱的分割线。◕‿◕。———————————————————
长华殿中
昏暗的铜镜里,映着一张无悲无喜的脸,暗红色袍子披在女子身上。
若是说有人天生就五官高贵,那么说的便是她了——鲁国大长公主。
见过人世间的千万张脸,人们或许早已忘记了什么样的脸才为标准,她便是不惊不艳不妖不冶,就是一眼便再也挪不开视线的音容。
……
鲁国是我的封号,大长公主只是一个身份,我是仁宗赵祯的第十一个女儿,我真正的名字叫赵长笙,当朝皇帝是我的世侄,明日便是我十八岁的生辰。
(面对镜子她拿起梳子梳理长发,仍旧面无表情。)
母妃在我很小的时候便过世了。她过世前同我说过的话,至今也已经忘记。大致是我赵氏子女多数早亡,没有几个能顺利成年。母妃希望我能活下去,不惜一切代价长大,能有一个完整的人生。
明日便是我的生辰,它像是一个全国百姓惯过的节日。因为父皇疼我,幼年时有一日宫中张灯结彩灯火通明,母妃告诉我那日便是我的生辰。
后来记忆里父皇再也没出现过。
但每年生辰后宫仍旧欢庆,我知道那是曙皇帝为我做的。
那时百姓们称我为荣国长公主。
记忆里的童年便是曙皇帝的关爱,我时常独自站在柱子后面看他上朝。他并不快乐,是朝堂上他爱的朝臣们逼死了他。
(她放下梳子,静静地看着镜中的自己。)
如今神宗继位,他对我也如习俗般不曾怠慢。但在我眼中他不过是想和秦皇武帝挣丰功伟绩,全然不顾先祖基业。
我正看着珍贵的祖业江山一点一点的死去。
对于明日的生辰我仍旧怀揣着希望,因为生辰我便能再见到那个将军的儿子(她起身走到床榻前躺下,为自己盖好被子。)
五月的天仍旧能感受到凉意。
她闭上眼睛,不知是否熟睡。
窗外天依旧亮着,夕阳有些微斜,映照着窗前的枯木盆栽,无花无叶。
…………………………………………………………
李青蝶与月一二人如见珍宝般围着马儿半月,许是看的马儿都有些羞涩。书生作为马儿的主人,站在一旁揪着一张苦瓜脸,原本以为是上天赐予的万般怜爱,顷刻间烟消云散。
月一仿佛感受到陌生的气息。
她抬头见两个男子朝这边走来,一个紫衣长发腰间挂着一把长刀,一看便是江湖中人。
这人面容俊俏,只是模样有些许怪异,想来是练就了旁门左道的功夫,眉眼唇色都透着魔气,身高有七尺,应有三十来岁。
另一位男子白衣若雪透着一股正气,明朗如脂,看起来也是习武之人。
身姿挺拔矫健,束发戴冠,看着要年轻许多。
“你们在干什么?”
白衣男子略带着敌意的声音在耳畔响起。
李青蝶一时诧异刚想回头,却一个没站稳,向马儿倒去……
月一见状急忙躲开,李青蝶则撞到马肚子并倒在地上:“哎哟!”
许是撞的有些疼,她双手撑地一时站不起来。
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