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2章 其势已成(2 / 6)

加入书签

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哪些硬骨头的。

所以成化皇帝朱见深收拢了很多人才!

陈昭倒是没怎么参与吹捧成化帝朱见深的‘常规活动’,可是谁也不敢小觑他的意见。

只要不是涉及到刑部的大政方针,又或者有人想要暗中动什么手脚,他都把自己当作透明人,根本就没什么心情参与那些没多大意思的争论。

也许是见陈昭太过悠闲,也许是心中不爽想找个地方泄泄,朱见深突然话锋一转,说道了陈昭身上:“前日林侍郎的提议,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顿时勤政殿一片寂静,不管是朱见深,不对能第一时间阻拦匪徒,但还是有好多高手用各种办法琢磨着发财。

满朝的手下干将,都不愿意轻易招惹这位朝堂地位然的大佬……

陈昭提出了什么建议呢?

很简单,他眼下不是刑部左侍郎么,他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将刑部的影响力和权力扩张到最大。

刑部可是后世的最高法,公安部和司法部等强权部分的统合体,结果现在的地位却是六部中比工部强一线的边缘部分,和手中掌握的事权根本不相匹陪。

关键原因是刑部此时只充当了一个指导的角色,并没有实际掌控大庆真正的执法审理重权,这些权利全都被地方官府瓜分,根本就不关刑部多少事。

而且刑部之前的官吏也不甚在意,由于人手和怕麻烦等等原因,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在后世绝对的强权部门竟然成了连清闲衙门礼部都不如的边缘角色。

陈昭想要在刑部执掌话语权,成为刑部的扛把子,就得有义务给刑部掌权力。

只要做到这点,他就是刑部的无冕之王。

至于刑部尚书陆瑜会怎样想。

他当然不会多想了。

毕竟他已经六七十岁了,眼瞅着就要致仕的人,一心想给后人铺路,自然不会得罪陈昭这位后辈。

宁欺老,莫欺少。

陈昭的建议,简单说来,就是扩充刑部官吏树木,安排他们作为“监察员”,到下面各州各府去监督本地治安状况。

他们不但是监察员,还是监督员,身边也有一套衙门班子,由刑部直接管理,与本地衙门互不隶属。

简单说就是往下面掺沙子。

这其中尤其重要的就是江南一带。

那里是鱼米之乡,是大明最为繁华之地,关系着大明的文脉和赋税,万万不可有失。

所以及时有应天府的六部,京城的衙门也不能松手。

毕竟江南是天下之重,各方势力争夺最为激烈,多一个刑部出手,也就能帮助朝廷更容易掌握财税。

“陈大人的提议确实不错,能够加强朝廷对地方官府的监管控制,只是人数是不是太多了点?”

过了许久,户部尚书马昂提出了不同意见,苦笑道:“按照陈大人的意思,起码刑部的官吏数量,要增加数十倍不止,单单每月的俸禄支出就是笔不小数目!”

“只要给这些新收官吏基本的生活补助就成,不设俸禄以补贴形式发放,朝廷再怎么困难这点银子应该还是拿得出来吧?一月半石米粮,外加一贯前的补贴,不多吧?”陈昭轻轻一笑,淡然开口反驳道。

陈昭也不生气,淡淡开口反问。

在场重臣面面相觑,就连高坐龙椅之上的朱见深都忍不住动了心思。

这点钱粮,确实不多,可以说刚刚满足生活基本用度。

甚至不少大户人家的仆役,每个月的收入都比这多。

“这么低,那些进士愿意么?”

吏部尚书王翱忍不住惊呼出声,脸上全是不敢置信之色。

“大明朝不光有进士,还有举人。进士们可以去翰林院,可以待实缺,但举人们可就多了!毕竟大明朝每三年产生的举人,可是一个天大的数量,虽说有一部分能当官,可大部分却只能闲着,这可不是读书人的前途吧?”

陈昭开口道、

这一席话,大家就不说话了。

虽说大明朝的识字率比不过大宋,但毕竟人口基数大,哪怕万里挑一,也是几万人了。有门路的自然好说,没门路的日子就过得相当苦逼了。

大家十年寒窗,为的就是有朝一日鱼跃龙门。

可是长久落第,心理难免失衡,万一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举动,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陈昭继续道:“十年寒窗苦读一朝成名,结果还要继续心路等待不知道有没有可能的官职,这才叫真正的痛苦!”

“本官的提议中,虽然只是将他们编入最低的官吏,补贴也是最低级的,但表现好可以直接成为有品级的官员,这对他们来说才是真正的希望!”

嘿嘿一笑,摇了摇头撇嘴道:“再说虽然补贴少得可怜,但是供养他们自己甚至一家四口不成问题,只不过日子有些清苦罢了,总有熬出头的那一日!”

说着,目光冷冽缓缓扫视在场重臣,淡然道:“总比他们都中了进士成了后备官员,还需要家里养者来得强,起码心中不用太过愧疚不是?我这话说完了,大家谁赞成,谁反对?”

小朝会顿时一片寂静,大家确实无话可说,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