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黄帝内经》(2 / 4)

加入书签

是特别清楚。所以,今天我就想上线,向大家再讲讲中医,也算是为中医推广做一翻贡献吧。”

讲什么呢。

中医这种东西,要是讲得太高深,那别人就听不懂。

不能像《伤寒论》一样的,直接就来个理论。

也不能像《杂病论》里面,搞出一大堆的方子。

哪怕这一些理论,这一些方子在业内人士眼里多经典,但普通人看不懂也没用。

现代中医的没落,除了不少医学着作缺少之外,也在于不少人并不是特别了解中医。

所以。

要想宣传中医,那就要先将中医的治病逻辑推广出去。

想了想,陈凡第一个想到了《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里最早的一部中医学着作,据传是黄帝写的。

不过。

真实考察的话,《黄帝内经》应该不是黄帝写的,他应该是成书于西汉时期,而且还不是一个人写的。

是多个人写的。

至于为什么叫黄帝内经,而是假托黄帝之名所写,意思是这是一本非常古老的医书。

这也是想让更多人信服。

因为他足够的古老,又因为此书建立了阴阳五行学,脉象学,藏象学,经络学,病因学,病机学,病症,诊法,以及养生学,运气学……等等。

所以,一直以来,《黄帝内经》也被称之为中医学的理论总纲。

不过,虽然他是总纳,但也有不少部分写得非常生动,而且通俗易懂。

比如第《黄帝内经》的第一章,素问,上古天真论。

“先跟大家讲一个有关黄帝的故事。”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当然。

在这个世界也是。

所以。

在陈凡说到黄帝之时,一众粉丝一下子便无比的感兴趣。

陈凡说道:“从前有一个叫黄帝的人,他生下来就表现的非常神奇,在很小的时候就很会说话。幼年时对周围事物领会得很快,长大之后,既敦厚又勤勉,及至成年之时,登上了天子之位。他向歧伯问到:我听说上古时候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动作不显衰老;现在的人,年龄刚至半百,而动作就都衰弱无力了,这是由于时代不同所造成的呢,还是因为今天的人们不会养生所造成的呢?

歧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而加以适应,调和养生的办法,使之达到正确的标准。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的房事,所以能够形神俱旺,协调统一,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当水浆,滥饮无度,使反常的生活成为习惯,醉酒行房,因恣情纵欲,而使**竭绝,因满足嗜好而使真气耗散,不知谨慎地保持精气的充满,不善于统驭精神,而专求心志的一时之快,违逆人生乐趣,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岐伯是皇帝的臣子,精通医术。

因为黄帝内经是通过黄帝与岐伯一问一答这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所以后来人们又将医术称之为岐黄之术,也就是岐伯与黄帝传下来的医术。

当然。

虽然说的是医术,看起来好像很复杂。

但仔细研究的话,你会发现,这一点也不复杂。

就像这本书一样,两人一个问,一个答,所举的例子也非常接地气,可以说是通俗易懂。

不但通俗易懂,而且这里面的理论还与生活联系在了一起。

陈凡只是一说,大家便一下子对照自己。

为什么自己这么年轻,但却感觉很累呢?

为什么自己才20来岁,但却显得很老呢?

原来。

这是因为饮食,作息,房事……等等加起来的原因。

当然了。

这在现代西医也有这样的解释。

但在这里面,却是将这一些加起来,提出了精气神的观点。

于是黄帝又问了:“人年纪老的时候,不能生育子女,是由于精力衰竭了呢,还是受自然规律的限定呢?”

歧伯说:女子到了七岁,肾气盛旺了起来,乳齿更换,头发开始茂盛。十四岁时,天癸产生,任脉通畅,太冲脉旺盛,月经按时来潮,具备了生育子女的能力。二十一岁时,肾气充满,真牙生出,牙齿就长全了。二十八岁时,筋骨强健有力,头发的生长达到最茂盛的阶段,此时身体最为强壮。三十五岁时,阳明经脉气血渐衰弱,面部开始憔悴,头发也开始脱落。四十二岁时,三阳经脉气血衰弱,面部憔悴无华,头发开始变白。四十九岁时,任脉气血虚弱,太冲脉的气血也衰少了,天葵枯竭,月经断绝,所以形体衰老,失去了生育能力。

男子到了八岁,肾气充实起来,头发开始茂盛,乳齿也更换了,十六岁时,肾气旺盛,天癸产生,精气满溢而能外泻,两性合在一起,就能生育子女。二十四岁时,肾气充满,筋骨强健有力,真牙生长,牙齿长全。三十二岁时,筋骨丰隆盛实,肌肉亦丰满健壮。四十岁时,肾气衰退,头发开始脱落,牙齿开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