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如果没有都江堰,那我就建一个都江堰(2 / 3)
,那就2000多年过去,不少地方已经不复当年的样子。
这也不是你随便肉眼一看,你就能够发现。
这个时候,你还得亲自下水堪测……甚至还有一些被淹没,以及堵塞的地方,都需要更多其他的处理。
“太谢谢大家了。”
“既然如此,我就不客气了。”
拿着制定好的方桉,陈凡向众人分配了任务。
……
“我的乖乖,陈凡老师在泾阳搞了一个大动作啊。”
“嗯,现在有1000多号人参与,而且,地方上头还派了专业人士以及专业的设备进场。”
“牛逼,实在是牛逼。不过,就是不知道,郑国渠是否真的存在?”
“我感觉存在。虽然现在还没有完全测量清楚,但……我相信他存在。”
“我也相信。而且,大家想想。当时的秦国处于陕省附近,这里说实话,土地很一般,哪里有中原的肥沃。可是,秦国就是靠着这里的土地,一步一步强大。在这当中,除了出现了一些牛逼的统治者之外,最为重要的,那就是兴修了很大的水利工程,解决了老百姓的生存问题。”
“对,没有这样的水利工程,凭啥产出这么多的粮食。没有这一些粮食,将士们打的是什么?”
无数人不断的刷新着有关于陈凡寻找郑国渠的消息。
与之同时。
其他一些媒体,也跟着进来了。
这对于他们来说,这也是一大话题。
这就与寻找长江源头一样,是一个非常大型,也是一个非常有看点,同时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行动。
……
“陈凡老师,你可是搞了一个大项目啊。”
这时。
央视新闻联播记者,也是陈凡的老熟人“张路”带着摄像机突然到访。
看到张路,陈凡有一些惊讶:“张路,你怎么来了?”
“呵呵,你搞了一个这么大的阵状,我想不来也不行啊。”
“什么大阵状,我就是随便瞎玩。”
“你可不能瞎玩,全国人民都看着你呢。怎么样,跟我们介绍介绍这一边的情况?”
“当然可以。”
陈凡点点头,然后说道:“目前我们已经有2000多人,都分布在关中各个地方进行寻找与测量。目前,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测量。我相信,再过一个星期,我们就能真正的还原2000多年前的郑国渠。”
“你现在可以确定真正的有郑国渠吗?”
“可以。”
陈凡点头:“不只我可以确定,以这几天的进度以及发现来看,恐怕你就是问一下其他的一些水利工程专家,他们也可以确定了。”
如果仅仅只是一小段渠道,这还没什么。
可是。
在陈凡的安排下。
这一些渠道测量一点一滴不断的打通。
他们已经看到了,这是一条巨大的水利工程。
“那能不能跟我们介绍一下2000多年前的郑国渠,他是什么样子的?”
“之前简单的介绍过郑国渠,他原本的目的是韩国对于秦国施行的疲秦之策,结果,秦国却在郑国渠修建结束之后,让他们的国力得到了巨大的增长。太史公在他的史记上写过……”
“太史公是谁?”
“太史公是汉朝一位史官,在他的史记当中,他是这样写的。渠成,注填于之水,既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钟是古代的计量单位。1钟等于10釜,1釜等于4区,1区等于4豆,1豆等于4升,以此来算的话,1钟相当于是640升。可是,在没有郑国渠之前,关中的土地并不肥沃,他们的产量非常低下,他们只能亩产100升左右。”
“也就是说,郑国渠的完成,让秦国的产量提升了6倍。”
“可以这么说。”
陈凡点头。
这样的增产,简直就像现代当中拥有了绝对的尖端武器。
原本只是亩产100升的时候,秦国都将各国打得落花流水。
此时提升6倍,你能想象后来秦国会干嘛?
当然。
这就不是现在陈凡所要讲的课题了。
……
“我的天……”
“郑国渠可能真的存在。”
“啊啊啊,兄弟们,看,央视都上场了。”
随着各大媒体。
特别是央视进场之余,关于陈凡寻找郑国渠的行动,得到了全国所有人的关注。
虽然此时还没有完全收工。
但从此前测量以及得到的各类数据来看,郑国渠……真有可能存在。
至于为什么现在还没有公布。
只不过。
陈凡还没有完全将郑国渠联在一起罢了。
毕竟。
有一些地方经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