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轩然大波之盛渊帝的旨意(1 / 2)
几日后的早晨。
京中朝堂之上。
“上朝~有事启奏,无事下朝!”
一个太监高声拉起上朝的声音。
只见堂上龙椅上端坐一人,四十多岁,肤色古铜,五官轮廓分明而深邃,乍一看确实是个有王者风范的男子,可是他眼里却透漏着狠辣、自负与不可一世。
“臣有本启奏!”
三品吏部侍郎王刚直接迈步而出。
此人正是吴夫人大哥,李氏的丈夫。
“启奏皇上,大盛朝有福了!”
“哦,福从何来?”
高台上,盛渊帝薄唇轻启,语气低沉拉长,仿佛不说出个一二,就要下罪一般。
王刚咬咬牙,想到昨日和自家夫人商议的事儿,又斟酌了一番。
开口说道:“臣的夫人头些日子,去冀州凤岭县游玩,路上偶然听说一商女有上好的良种,收成可达普通粮种三倍,所以臣下夫人就同当地知县一同与商女沟通,全县都免费发下良种,如若今年秋季真有如此收成,那,就是大盛王朝之福。”
“竟有这等事?这知县没有发现,却被一届妇人发现,这等知县,也是不才啊。”
盛渊帝说道。
“嗯,还好,知县一点就透,也帮着组织奔走。”
王刚回话。
他心想,这也算没把吴玉宗落下。
“嗯,很好。”
盛渊帝点头。
“臣也有本启奏!”
李伊诺老爹,李忠站了出来。
“李爱卿说。”
盛渊帝示意。
“巧了,也是种子的事,也在凤岭县,前日,我家不挣气的儿子在外闲游,托人回家送信时,我听了一个挺长的故事。”
李忠说道。
“李大人这是要浪费皇上时间,听你讲故事?”
吏部尚书王永和,王刚的父亲说到。
“皇上都没说什么!”李忠反驳。
“接着说,这宫中好久没人讲故事了。”
盛渊帝说到。
“是,皇上。”
“这样的,听说去年一农女偶然发现新农物,土豆,还有大量的粮食种子,已经试种了一点农田,效果颇丰,当即和吴知县一起大量救助灾民,现下更是,免费发放种子,不光凤岭县,冀州周边有赵睿赵知府带动,也全都发放完毕。”
“不知王夫人说的是哪个商女?还有一个故事,那就是冀州去年冬天,朝廷让自行处置的流民,这个农女想了制衣的法子,由赵知府领导,吴知县拨了用地,足足安置流民一千多人!”
“臣有罪,一时兴奋,说好的讲一个故事,嘴一快,说了两个。”
李忠弯腰谢罪道。
王家父子已经开始擦汗。
随即王永和攻击道:“李大人真是一派胡言,那女子是神吗?皇上仁慈,让你放言,你却真拿虚无的事来说讲。”
“皇上都没说,轮得到你!”
李忠反讽。
“村姑与种子的故事,呵呵,近期大家倒是对其很热衷么,朕可是也有一版本。”
“哦~”
堂下一片疑惑之声。
“朕讲与你们听。”
“一臣子来折报喜,去年冬季凤岭知县吴玉宗配合农女孟氏,收流民制保暖衣,救助灾民一千又余,可喜可贺,今年冀州赵知府同周围镇县官员,一同支持农女孟氏大量捐助种粮,高产有望,国民变富变强有望。”
盛渊帝说完,看了一圈,问道:“怎么样?故事是一个版本吗?”
“和老臣的是一个版本,和王大人的应该不是,但臣建议,应对冀州大小官员给予嘉奖。”
李忠说到。
“这是官员应该做的本分,难道,这里有李大人亲属,李大人才会如此急着提嘉奖?”
王永和说道。
“此言差矣,王大人,正是因为没有,所以我才说的如此大方,当然,如果是老夫的夫人或儿子参与其中,我就不能说了,得避嫌。”
“你~”
王刚直接气的无语。
“王侍郎,那你所说是确有此事,还是,就是个故事?”盛渊帝冷声问道。
“这”,王刚直接汉如雨下,跪倒在地,用眼角偷瞄自己父亲。
这怎么说,如果说是故事,那么那可是戏耍君王啊,说是真的,如此大功,万一皇上召赵睿,吴玉宗、那个农女来,便是欺君之罪啊。
“回皇上,此事应是王李氏所见所闻,也应是参与其中了,不过可能是妇人之仁,想让王士郎夸赞与她,所以有些夸大其词,王士郎一听此事,只觉是大盛福事,高兴至极,没有细查,直接报与皇上。”
王永和在旁边回禀道。
“是的,就是这样。”王刚磕头道。
“听信妇人言,还不知查证,却也是个昏头的,如此,罚你由三品正侍郎,调至副侍郎,也可好好冷静一下!”
盛渊帝说完,王刚直接如泼了一盆冷水般,磕头领旨。
“卫老,你看,朕应如何论功行赏呢?哦,顺全,去,把赵睿的:折子拿去给卫老一观。”
盛渊帝直接发令。
“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