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六章 后路(2 / 2)

加入书签

北),为上述两地开辟的数个据点补充人口。

十余名永初朝廷的官员和将领站在码头上,一边说着话,一边眼睛瞄着那头一脸不豫的齐国驻登来最高统兵官李发德。

刚才,永初帝带着几名阁臣来到码头,看到李发德后,便与之聊了几句。可是未及一刻钟,永初帝突然拂袖离去,而且面带不快之色。

众人隔得比较远,只是隐隐听到阁老黄道周临走时,有些不满地说了一句,“贵藩薄情,难堪友邦担当,有负万千大明子民所盼”,然后也是一甩手,愤然离去。

所有人都不知道这齐藩军将是如何惹恼了陛下和阁老,以至于面带愤愤之色,径直离去。可瞧着那个叫李发德的统兵官,也显得有些愤怒的模样,许多人都有些惴惴。难道,我们永初朝廷要与之齐藩生隙,会就此出什么离心之事?

“俺们也是为他们着想,多准备一点后路,怎么反倒以为俺们是要抽他们的根基,动摇他们在大明坚持抵抗的决心?”李发德愤愤地说道:“万一,哪天建奴在战场上得了势,攻破了登来,他们这么许多人准备往哪里跑?”

“福建、广西好像还在奉大明的旗号。”贺云锋说道:“另外,济州岛也可以算是他们的地盘,距离登来还更近一点。”

“福建是人家郑芝龙的地盘,永初帝去了,说不定就成了傀儡一般的存在。”李发德摇头说道:“广西虽然大半还在明军手里,可面对大西军和大顺军的攻势下,未必还能坚持多久。济州岛,弹丸之地,若是没了登来的支持,说不定一个朝鲜就能将他们困死。”

“可他们认为虾夷地太过偏僻,辽东太过苦寒,都非立足强基之地,更不要说作为以后反攻大陆,恢复大明的龙兴之处。”

“可是,以俺来看,去年那般好的形势下,大明都未能抓住机会,趁势反攻,恢复河山。如今,江西的金声恒、王得仁败亡,广东的李成栋身死,湖广的何腾蛟被俘遇害,以及大同的姜瓖被屠灭,现在再看看,奉大明旗号的地方还剩下多少?”

“是呀,清军若是腾出手来,说不定就集结大军,再攻登来。那时,我们还能打的退他们吗?若是我们军力被荷兰人全都牵制在南洋,本土恐怕就抽不出多少力量来支援我们了。”

去年为了应对爆发的汉荷战争,齐国先后从登来抽调了六个连的陆战队兵力和三个营的自救军返回本土。如今,整个登来地区和长山岛上,一共才驻扎了两个连的陆战队和一个连的炮兵,人数不到三百,再辅以武装乡兵五百多,只能应付一些中小规模的战斗。

适才,永初帝就在李发德面前指责齐国不顾大明危局,轻易撤回陆战队和火炮人员,以至于明军缺乏必要的战场统治力,去年预谋许久的北伐攻略,最终止步于济南和济宁。而且,也没有对山西战场形成有力的牵制,以至于姜瓖被杀,大同被屠,使得清军在北方的压力骤然一松。

另外,永初帝还对齐国如此不遗余力的鼓动登来向虾夷地和辽东沿海迁移居民和开辟据点,颇有微词。他认为,大明的根基在神州之上,不该耗费太多人力物力开辟海外据点。而且,这般做法,对整个登来上下也会造成一个不好的感觉,那就是所有人都觉得,大明似乎坚持不了多长时间,所以才很急切的铺设几条后路。既然如此,那么在面对建奴大举入侵的时候,登来军民还会奋勇抗击吗?

作为大明的君王,永初帝表示,即使在大陆最后面临败亡之际,他也会追随先帝崇祯,以身殉社稷。

“其实吧,我觉得永初帝考虑的挺有道理。”贺云锋说道:“面临绝境之时,大明若无敢战死战的决心,即使逃到了虾夷地,或者其他什么地方,迟早也会败落下去。”

“可本土给俺们的命令就是,尽量保住大明的永初政权,为保后路,还要在东北沿海,虾夷地为他们占据更多的存身之地。……或许,这是为做最坏打算而安排。当然,人只要活着,才有一切可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