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天衍之珠(1 / 2)

加入书签

在观内一方青石之上盘膝坐下后,李道一凝神闭目,眉心正中一枚淡青色圆珠若隐若现。

三月之前,黄庐观主仙逝当天,李道一尊其遗言,将其葬于后山一处竹林之中,却于竹林之中意外拾得此珠,感觉此珠不凡,便用自身真气试了一试。

结果这一试,便令他昏迷了三日之久,待他醒来之后,玉珠也不见踪影,他也是在夜间修行之后,方才于眉心识海感知到了此珠。

为此,他苦心研究许久,终于弄清楚了此珠的用途。

玉珠之内,有一处朦胧空间,李道一可用心神意念感知此处,而此处空间与外界的时间略有不同。

他曾以滴水计时之法,推算了一番,得出了珠中十日,外界一日的结论。

当时得出此论之后,他简直大喜过望,此珠虽无实质作用,但有此玉珠相辅,他却比别人多出十倍的时间,可以用来参悟功法道术。

毕竟玄门功法神通,大多一字千意,艰深苦涩,修行之时,往往须耗大多时日进行参悟求证,务求通解其意,稍有不慎,便会走火入魔,万劫不复。

而这枚玉珠,还有一个名字,叫“天衍珠”。

时值清晨,大日初升,紫气东来。

前世传说,东来紫气,乃天道玄气,是由光暗交融,阴阳交汇,诞生而岀的祥瑞之气,乃是天地初光,有无穷神妙。

李道一按《黄庭真解》的行功法门开始修行练功。

待东来紫气消散,他亦缓缓收功,站起身来。

虽未感觉到东来紫气的无穷玄妙,但每次修行之后,他却感觉周身舒畅,仿佛体内真气都凝练了几分,这却是平时修行所没有的感觉。

而这也是他坚持不懈的原因所在,万丈高楼尚须平地而起,即对夯实根基有所助益,那自当勤加习练,便是阴雨之时,他也从未懈怠。

修行结束,李道一又练习了一番缚灵术,灵剑术,提纵术,灵光术和奔雷掌。

这五门法术,皆是黄庭真解这套筑基功法上所附带的法术,集攻防困和身法于一体,此外还有一套观气术,和一套敛气术,皆是颇为高明的法术。

而法术也是专供练气境修士习练,待筑基之后,一身真气化为真元,便可修习道术,若是有朝一日,结成金丹,真元化为罡气,便可修习神通。

不过,破境之难,却是难于上青天,金丹大道,于他而言,尚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一重境界,实在是多思无益。

出了道观,望着眼前云雾缭绕的黄庐山,李道一轻呼了一囗气,自言自语道:

“师尊仙逝己然三月有余,按规矩,我需守孝一年,以尽孝道,虽说我道门弟子不计较这些凡尘俗礼,但师尊待我不薄,这些小事,能做也就做了吧,尚有九月,便够一年之期,到时,我也该下山寻找自身机缘了。

如此每日按部就班,又修行八月有余,李道一在玉珠辅助之下,于半月之前,修为再做突破,达到了练气第七层,周天之境。

这一日,李道一修行完功,正在黄庐观内看书。

忽然,外间一道呼喊声传来,“黄庐道长可在,黄庐道长可在。”

听得此言,李道一不由一愣,喃喃自语道:“这黄庐山山高数百丈,平时人际罕至,今日怎会有人到此。”

他虽心有不解,但还是起身出来开了道观大门。

而道观大门外,此刻正站着两位身着官衣,中等年岁的捕头。

“不知两位差官从何而来,找家师又是所为何事?”

黄庐观前,两位中年捕头见大门被打开,心头一喜,虽见李道一年轻,却也不敢待慢。

其中一人恭敬开口道:“还请小道长通禀一声,就说我二人乃是山下寻阳县城的捕头,此次上山,乃是奉命来请黄庐道长下山捉鬼的。”

听见有人请他师父下山捉鬼,李道一倒也并不意外,他师徒二人虽修仙道,但又不是真正的神仙。

道家高人,辟谷不食,或可远离红尘,一心修道,但他们师徒二人可不是什么世外高人,吃喝拉撒等诸多外物,皆需银钱。

故而,有时也须下山捉鬼降妖以换外物,更何况,人鬼殊途,人妖两立,降妖除魔本就是道门羽士份内之事。

便是他自己,在习得功法后,都有数次陪他师父下山捉鬼的经历,不过如今已然是物事人非,他师父也已然故去。

想及此处,李道一苦笑了一声,无奈开囗道:“二位差官来得不巧,家师前些时日,心有所感,外出游历去了。”

纵然这二人非是仇敌,但也绝非什么旧友故交,他自不会傻傻的将他师父仙逝的消息给泄露出去,这年头,防人之心不可无,谨慎一些,总非坏事。

二人一听黄庐道长不在,顿时面色一慌,有些着急地问道:“不知道长可曾定下归期?”

“却是要叫两位差官失望了,家师出门之前曾有言道,此次游历,时日颇久,短时间内,怕是不会回来了。”

二人听得此言,面上顿显着急之色,焦急道:“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

李道一见此,也是颇为无奈,安抚道:“两位差官不必着急,可先进观中同小道说说,究竟是如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