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6.大凌河(1 / 2)
祝世荫、王天相、窦守位、刘计平领受了阿巴海的重赏,自然让其他工匠感到了眼红,因此便有人向后金政权奉上了一种泥模制炮法,采用这种泥模造炮法不但可以架空造炮的速度,而且还能减少蜡的损害,大大降低造炮成本,因此,后金的造炮事业便迅速发展起来,到了大明崇祯四年五六月间,后金方面已经制造了不下三十门的火炮,闻之大喜的阿巴海更是组建了一支名为乌真超哈的汉军炮队,大明对后金的优势项目至此又少了一个。
在组建完成“乌真超哈”的同时,阿巴海又酝酿了后金的政治改革,正式在贝勒议政的基础上,仿效大明政治制度,设定官制,并设置了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五部,由贝勒管部事,同时还在每部设置承政、参政八员,启心郎及笔帖式若干,由此完善了后金的政治体制,并开始逐步把权力从各贝勒手中收回,而集权在汗王之手。
在阿巴海进行内部建设的同时,大明这边也没有闲着,这不,奉命督师辽东的孙承宗又旧话重提,试图在战争间期第三次抢修大凌河城了。
大凌河古称渝水、龙川、白狼水,辽代以后改称凌河(灵河)、大凌河,全长398公里,,是古代沟通东北与中原的交通枢纽,齐国北伐山戎、曹魏征讨乌桓、前燕入主中原、北齐攻打契丹、隋唐平定高丽,均以大凌河谷为行军主道。
而大凌河城的位置大约是在另一时空中凌海市内,也就是锦州以东三十里的位置,是屏蔽锦州的重要防线,明军若要固辽,就必修此城,而后金要想攻明,也就必拆此城----若大凌河城控制在明军之手,则宁锦防线的正面多了一处坚固的屏障,可以与宁远、锦州形成一个相对稳固的三角防御体系,使后金的进攻受到一定的限制,反之若大凌河城控制在后金手中,则后金军南下时可以一路全无阻隔直抵锦州,明军应变的时间必然受到压缩,防守的压力也会倍增。
因此从袁崇焕时起,双方对大小凌河二城争夺就非常激烈,已是两建两拆了。
正是因为知道大凌河城的位置极端重要,孙承宗也知道后金是不会坐视己方安全的把大凌河城给修起来,所以,这一次为了能及时完成城池建设,他便把他唯一能拿得出的战将祖大寿给派了出去。
正好,祖大寿因为乙巳之变中的表现受到了极大的高层压力,所以,也想着戴罪立功,就这样,祖大寿和一名文官叫何可纲的,带着1万多部下和2万多民夫从锦州出发,前往大凌河一线开始施工。
祖大寿是崇祯四年七月出发的,然而他才修了半个月,后金方面便迅速出兵,打了明军一个措手不及。
其实,明军已经提早知道了后金军出动的消息,若是真想跑,三十里地,怎么也都跑掉了,但明军这边关于坚守还是弃守,一直没有没有定论----明廷内部关于重筑大凌河城一直有反对意见,并且以王在晋为首的一批人更是强烈指着从一开始孙承宗就错了,所以,孙承宗即便知道大凌河城没有建成,且缺粮(说到缺粮就更奇怪了,哪有只带半个月粮食就去建城的),也不想让祖大寿部撤退----这样一来,就彻底断送了这三万多军民撤退的时机;而祖大寿原本就犯了组织错误,所以这回也不敢发挥往日“飞将军”的主观能动性,就这么的,眼睁睁的看着扑来的后金军将自己团团围住。
被围之后,祖大寿以为后金军会迅速进攻,却没曾想,后金军再次采取了围而不打的策略,一方面构筑围城外壕,将祖部三万军民牢牢封锁在大凌河城之内----此外,后金军还从后方把“乌真超哈”部队及40余门红衣火炮调往锦州一线作战----另一方面针对锦州明军可能实施的救援,设下伏兵。
由于祖大寿是辽东将门中的核心人物,所以后金军原以为锦州明军会迅速派兵增援,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孙承宗这边几乎什么都没有来做----一说是时任辽东巡抚丘禾嘉不服从孙承宗的调配,无论孙承宗如何催促,就是拖着不肯发援兵(这就与某些人主张的,建设大凌河城是邱禾嘉的主张产生了矛盾)----所以,大凌河城被围近15天后,锦州才假模假样的派出了2000援兵,结果,面对八万多后金军与蒙古军,2000多援军自然是一触即溃,连大凌河城的边都没摸到,便被消灭殆尽了。
接下来又过了10天,在祖大寿妹夫吴襄的坚持下,锦州守军又派了6000人出援,这次他们运气似乎挺好的,天降大雾,借着大雾的遮掩,一行人差一点摸到了大凌河城下,然后却在阿济格率部出击后,又一次被击溃了。
没过两天,不甘心的吴襄与另一位总兵宋伟又帅6000兵来救,但这次就更惨了,直接被阿巴海身边最精锐的200护军给之际冲垮了。
随后,后金方面利用缴获的明军旗号进行了一次假增援,诱使大凌河城内的祖大寿率部突围,结果祖大寿上了当,率部冲出大凌河城,自是差一点就再也见不得第二天的太阳了,好在,辽东将门只坑外人,不坑自己人,所以,靠着部下们不弃不离,祖大寿终于冲破后金军的包围,逃回了大凌河城,再也不敢轻易突围了。
从崇祯四年农历八月六日围城到农历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