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柳河惨败(1 / 2)

加入书签

由于淡水河中游平原的土人群体中的精壮几乎丧失殆尽了,所以宁虎接下来的清扫很是顺利,短短十几天内就抓了近三千名老少妇孺,几乎把周边拒绝与河口庄贸易的土人顽固派给清扫一空了----某些侥幸提早撤离的部族,也不得不远离了这片平原----整个地区只剩下了少量愿意接受汉化的土人村落存在,从而为后续移民开辟了极大的生存空间。

但宁虎的胜利,放在整个小琉球的拓殖上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而已,要知道,随着在澎湖碰壁后的荷兰人在台窝湾建立商馆和要塞,福王府迟早是会与西班牙人、荷兰人撞上的,那个时候才会是宁虎他们真正的考验呢。

按下朱由崧在小琉球的拓殖不说,让我们把视线回过中国的北部,这不,在六君子相继遇害、朝堂上东林党的势力被驱逐一净后,作为东林党硕果仅存的大佬,以大学士身份出任辽东督师的孙承宗再也坐不住了。

或许为了证明东林党人也能干实事,也能替君父分忧,亦或是对阉党鼓噪的浪费国帑的回应,孙承宗便与麾下辽东总兵马世龙一起筹划对辽西实施反攻。

正巧,当时有个生员叫刘伯镪的,从后金控制区逃了回来,也许是为了避免投敌的罪名,他对地方官进言称,耀州方向后金守兵不满三百人,朝廷可以派兵轻易将其夺回,相关信息逐级上报,传到了孙承宗耳里,孙承宗便计划兵分两路进军,一举收复辽河以西地区。

天启五年八月二十四日,马世龙奉孙承宗之命,率领麾下前锋营副总兵鲁之甲、参将李承先等十二万人北进,准备一举夺取耀州等明金之间的缓冲区域,将战线推进至辽河以西地区,收复之前王化贞、熊廷弼丢失的广宁等地,进而为下一阶段收复辽东奠定基础。

但孙、马二人策划的这次军事进攻是在许多条件都不成熟的情况下,为了摆脱困境而勉强发动的,所以当时的军心士气并不具备一战----在开拔前夕山海、前屯、宁远、松山等处纷纷出现了士兵因为马料银子而哗变的现象,时任兵部尚书的王在晋对有非常明确的评价,即“军中缺粮则兵饿死,缺马乾则马倒死,止缺马乾三分,兵何以噪。盖枢辅急欲进兵,兵畏出征,籍口索饷,为逃散计而以为军饥鼓噪。则近于欺矣。甚矣,边兵之难御,而枢辅之不度时审势也”。

王在晋的话怎么理解呢?

很简单,如果真是缺粮那士兵会饿死,缺马料马会饿倒,只缺三分马料银子,根本不是什么大问题,哗变的真实原因是士兵畏惧出征,所以在孙承宗急于进兵的前夕为逃散作打算,也就是先将银子要到手,能要多少就要多少,最好是连不该发的也预支到手,或者干脆谎称三个月都没有发银子了,而上阵以后就逃遁,如此既能保住性命又能拿到银子。

因此,这件事情其实是兵不可战的征兆,不过已经焦头烂额的孙承宗已经骑虎难下,根本没办法理会了,所以,就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拼命要求中枢给他再拨银子。

银子的事情还没解决,战争就爆发了,这样一来,结果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更为不堪的是,孙承宗还强令觉华岛的明军水师于八月二十七日赶到三岔河口,协助马世龙部过河,但问题是,对于海上有没有风啊、潮汐对不对等问题,孙承宗是一概不管,于是,觉华岛的明军水师理所当然的没能按期赶到。

不得已,鲁之甲、李承先两部只能以找到的小渔船运兵过河,一次只能过十几个人,运了整整一天,才运过去800人左右,不但严重拖延了行程,而且还让后金方面有了防备。

话说,当时耀州城正在重修之中,城墙只有一人多高,城内守军也只有阿巴海(黄台吉)手下正白旗的两个牛录,不过是三百多人、绝不到四百的样子,以800人去进攻,其实也不是没有胜算的,但明军连夜进攻不但没有胜利,而且天亮之后,耀州城里的后金军一个反击,就把鲁和李的两部明军给彻底打垮了。

随后,耀州城里的后金军出城追杀鲁之甲和李承先部,鲁之甲与李承先在混乱中先后战死,中军钱应科则在逃回三岔河西岸时不幸落水溺死,对耀州的攻击就此彻底失败了。

听闻进攻耀州失利,后金军大举攻来的消息,明军各部不辩真伪,也不派人查验敌情,转头就跑,跑着跑着,手下那些原本就军心不稳的将士便丢盔弃甲,消失不见了,于是乎,堂堂十二万大军到最后只剩下五万八千人还算完整,其余不知所踪,成为了莫大的笑话,也就是后金这边兵少没船,没想着过河捡便宜,否则,又要让后金不知道捡去多少装备了。

原本自金复北上的东江镇进展还比较顺利,先后围杀了30多名后金旗兵,待听到耀州方向失败,后金军西面无警,主力将毫无牵制的用于辽南方向后,东江镇便也滑脚丫子溜了,由此,东线的牵制作战也失败了。

损兵折将一无所获,孙承宗和马世龙各自埋怨,但对于朝廷还是要有所交代的,所以,孙承宗便避重就轻的上奏称,袭击耀州的行动因为觉华岛的舟师失期不至,暂时搁浅了,鲁之甲和李承先的意外死亡则是“巡河哨败”导致的。

对于孙承宗所说的“觉华岛水师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