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9.闻香教起义(1 / 2)
万历年间,蓟州人王森篡改白莲教的教义形成了所谓的闻香教,随后王森设置了大小传头及各地会主,以类似传*销的传教方式大规模传播闻香教,随后的几十年中,闻香教的信徒迅速扩大到了北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等省,甚至一度连郑贵妃宫中都有宦官信奉闻香教的。
不过,王森本人只是一个求财之徒,因此只考虑从信徒手中收刮金钱,而没有推翻明王朝的政治野心,所以,此时的闻香教某种程度上还算安分守己。
然而,万历四十二年,王森第二次被捕入狱,并死在牢房里之后,闻香教的局面就开始失控了,包括王森之子王好贤、教中高层徐鸿儒、于弘志在内的野心家相继开始萌生了作乱的念头。
天启元年和天启二年年初的时候,鉴于明军在东北战场屡战屡败,辽饷的压迫又十分沉重,于是便决议在当年中秋起兵反明,建立政教合一的闻香教政权。
只是,闻香教这帮人造反并不专业,所以,起兵叛乱的计划很快就泄露出去了,山东官府便有派人缉拿徐鸿儒的计划。
徐鸿儒得到了官府内部的闻香教教徒的传讯,认为事不宜迟,所以便在当年五月初,提前发动了“起义”,为了让自己的“起义”行动不像是草台班子的闹剧,徐鸿儒还自称是中兴福烈帝,并且还取了一个大成(乘)兴胜元年的年号,有模有样的当起了皇帝。
而他这个皇帝也不是白给的,这不,起兵后没两天,闻香教徒们就攻陷了郓城、邹县、藤县等地;其中,在攻打藤县时,全县居民“什九”都参加了闻香教徒的叛乱,以至于刚刚上任三天的知县姬文胤仅仅只能驱使寥寥无几的十几名“吏卒等陴”相抗,最终无可抵御,先是被俘,然后被迫死节。
当时,由于内地长期以来处于和平的环境之下,“郡县无守备”,因此山地“不置重兵”,所以,闻香教徒们倒也所向披靡,但时任山东巡抚的赵彦见势不妙,立刻“檄所部练民兵,增诸要地守卒”,并“请留京操班军及广东援辽军,以备征调。”
同时,赵彦还“荐起故大同总兵官杨肇基为山东总兵官”,负责镇压闻香教起义。
就在明军的镇压行动开始前,当年六月,于弘志在武邑白家屯起兵,以响应徐鸿儒。
可是就在于弘志率部“号万人”准备进攻景州时,恰好时任天津海防佥事的来斯行奉调领军支援山东,途经河间,景州乡绅曹思诚和知州宗万化便飞书求援,来军接信后便立刻“直薄白家屯”,此时于弘志本人还逗留在白家屯内,便被突如其来的明军所包围。
于弘志部本不是训练有素的军队----否则也不可能明军摸到眼皮底下才刚刚知晓----因此,于弘志知道事情不妙,不敢固守,便立刻选择了突围,但于弘志虽然打了尚未完成包围圈的明军一个措手不及,可其部主力还是被来斯行部所围歼。
于弘志踉踉跄跄的带着几个人跑了二十余里路,正上气不接下气之时,遇到了周边乡绅叶氏率领的民团攻击,于弘志遂“为诸生叶廷珍”所获······
于弘志部在起兵七日后迅速覆灭,让王好贤和徐鸿儒的“起义”失去了策应,陷入了孤军奋战的绝境,但尚且不知道于弘志部失败的徐鸿儒部并没有及时实施战略转移,反而贸贸然的攻击兖州这座府城,并在不克之后,袭扰“韩庄、夏镇”、掠走“漕船四十余”,使得运到一度受阻,然后又围困曲阜和郯城。
可问题是,闻香教徒这样用兵,只能是挥霍了自己的力量,于是,在官兵的反击下,闻香教好不容易夺取的郓城、峄县等地纷纷易手,徐鸿儒等人只好统率起义军退守滕县和邹县。
但随着明军援军的纷至沓来,闻香教起义军的主力在峄山周边被明军击败,滕县也被明军夺回,徐鸿儒只能带着七、八万的教徒和被裹挟者退入邹县死守。
指挥明军的杨肇基见城内“乱民”众多,强攻必然死伤惨重,便决议以围困战法围死、困死、饿死城内的闻香教众人。
随即,明军在城外筑起长围,至此,闻香教起义军虽然还在坚持,但其最后失败的结局却已经是注定了的······
“闻香教作乱,顺和店在济宁的支店没有受到损失吧?”
对于朱由崧的提问,赵鲁详细的解答道:“回世子爷的话,闻香教作乱虽然是在兖州府境内,但济宁作为运河上的要点,本有济宁卫存在,再加上还有总河衙门和一部漕军,所以并未遭到洗劫,顺和店济宁支店自然也就安然无事了。”
朱由崧冷笑道:“兖州府城不是还有任城卫和兖州护卫司在吗?闻香教怎么就敢进攻兖州呢?是兖州府里有内应,还是济宁这边跟闻香教有默契啊!”
赵鲁苦笑着,没办法回答,对此,朱由崧扭头向赵山吩咐道:“稍后让金泰查一下。”
赵山应了一声,朱由崧回头看向赵鲁:“我记得之前说是给一个月让下面权衡的,现在都六月底了,有多少人愿意退赃啊!”
赵鲁耷拉着脸,递上一张纸,朱由崧接过去看了一眼,笑了起来:“赵鲁,你倒也对得起王爷的信重!”
赵鲁跪在那,一副任凭处置的架势,朱由崧却
↑返回顶部↑